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丁建生研发了MDI制造技术,目前完成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利税115亿元,拉动下游产业形成产值28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聚氨酯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 )
①我省的科技水平领先全国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科学技术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④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研究表明,航天科技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目前,我国每年的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成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主要说明( )
A.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C.我国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
D.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这句话主要说明( )
A.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C.科学技术对人类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影响 |
D.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了交汇对接。这种航天器对接是公认的世界难题,目前只有美、俄和我国完整掌握了这一技术。这( )
A.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
B.说明我国将科教兴国作为国家中心工作是正确的 |
C.证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上已居世界先进水平 |
D.说明我国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
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充分表明我国( )
①科教兴国战略结出丰硕成果
②各族人民共同理想即将得到实现
③自主创新能力正在显著提升
④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惊人,不少上个世纪才刚投入使用的科学技术,在短短几十年里便被淘汰了,有些技术称得上是“一不留神就过时了”。或许如今我们正在努力追求的一些电子产品,十年后、几年后也会销声匿迹。这表明( )
①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让人捉摸不定
③现代科技在飞速发展
④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②③④ |
几年来,我国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授予国家最高科技奖,这表明( )
①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③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④我国的科技事业已经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从引进核心设备到掌握发动机关键技术,从模仿到自主设计,历经数代航空人的努力,我国的飞机制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多种型号的飞机出口国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充分证明(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④我国已成功挤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兴国之要
③实现中国梦,基础在教育,关键靠人才
④必须把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教育摆在首要地位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揭晓,科技工作者张存浩、程开甲获奖,奖金分别500万元。我国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十分重视科技发展与创新。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
①科学精神在新时代就是创新精神
②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此举,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有鼓励促进作用
④此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2013年9月25日,习主席在“教育第一”全球倡仪一周年纪念活动中指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为贯彻落实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国家和社会必须( )
①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②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成才
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有人说,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就是来自美国的红遍世界的“Apple”。“苹果”为什么这么红呢?用其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的话说,就是“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这告诉我们( )
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只要创新企业就能走向成功
④创新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②③ |
德国一位教育专家来华后说:“你们中国学生读的书比我们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我们长,但你们买的却是我们的高科技产品。”这一事例告诉青少年( )
A.应该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
B.应该提高学习效率 |
C.应该减少读书的时间 |
D.应该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建设创新型国家,归根到底靠人才。作为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③培养敢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精神
④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科学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总理之所以强调“创新的核心位置”是因为( )
①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的精神财富
②创新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④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卫星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并预计于2月中旬在月球着陆。嫦娥三号上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将在着陆后进行3个月的月球地质构造及资源探测。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加快了中国的太空开发速度,也将增强中国国内的凝聚力。
(1)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体现了我国在实施什么战略?
(2)你认为中学生如何才能成为国家高科技发展的后备人才?
(3)如果将来你成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个中国人,请写出你在月球上最想做的一件事。
为了出一期《劳动最光荣》的版报,学生小红搜集了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小红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新闻标题是:“资源浪费严重的小煤矿屡禁不止”、“城市巨大的建筑浪费已成不可承受之重”、“用药不规范造成严重药品浪费”、“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文具卡通化、玩具化、过度包装,浪费严重”……
材料二:我国自2000年开始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程开甲获此殊荣。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国家重奖科技人才表明了什么?
(3)小红向同龄人呼吁要珍惜劳动成果。请你替小红说明呼吁的理由。
(4)请你帮助小红把下面板报的内容补充完整。
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创举,代表着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2003年开始,在“天宫一号”的研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宝音贺西、由小川、李路明、任革学、陆秋海、李俊峰、庄茁等教师带领科研团队,在轨道运行、航天员健康检测、交会对接、强度与寿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原创性科研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经升空的“天宫一号”飞船内部,已经携带了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3套产品:质量测量仪、动态心电数据读取装置和神经肌肉刺激仪。它们此次登上“天宫”,成为探索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的医学变化规律和防护措施的有力武器,并即将在航天员在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
(2)请你举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典型事例三例。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进行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4)青少年应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2014)学校广播站“科学之友”栏目要从下列时政素材中,选一组与“科教兴国”直接有关的新闻,哪些能入选( )
①2013年l2月3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
②2013年9月29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③2013年,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首次进行太空授课、“嫦娥三号”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④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张存浩、程开甲两位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