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历史 / 高一 / 期中考试

天津和平区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2021-10-11    33    2102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

A.商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夏朝的制度
B.周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商朝的制度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相沿袭的
D.夏、商早期制度对西周的影响微弱

能够正确表达宗法制内涵和特点的材料,不包括

A.“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B.立子以贵不以长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兄终弟及”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同姓亲族 B.异姓功臣
C.殷商降族 D.先代贵族

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_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此论断反映了从汉代到唐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A.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得到了不断完善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这表明唐太宗主张

A.让宰相等大臣享有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应当废除专制统治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书中写道:“古希腊人创造的这—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C.“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分属不同文明类型

克里斯提尼改革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特权,使雅典民主制度得以确立的主要措施是

A.以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B.设立公民大会
C.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 D.建立陪审法庭

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十将军委员会 D.人民代表大会

雅典实行民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保障公民的自由 B.增强城邦的凝聚力,维护统治
C.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

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第—部成文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促使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法学家的编撰整理 B.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的需要
C.罗马皇帝的高度重视 D.对外扩张、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

下列对罗马法主要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公民法只包括习惯法
B.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C.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是

A.罗马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英国《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的大权 B.使民众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C.正式宣告君主制的废除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隋有
①代表国家出访他国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英国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的关系是

A.都由国王任命产生 B.内阁监察首相
C.内阁和首相的地位是平等的 D.共同进退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邦联制 D.总统制

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的权威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
D.19世纪晚期的德国议会对政府限制作用有限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个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屈辱和灾难
B.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C.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其主要依据是

A.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工业革命使英国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C.英国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比中国强大
D.清朝统治腐朽国内矛盾尖锐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列强在中国获取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北京设立使馆界,由各国派兵把守         
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B.使人民获得—些民主自由的权力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措施导致的后果。
材料二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欧洲历史》
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点实行一院制。
——百度网
(l)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
材料三   我们,美利坚舍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舍众国制定和确立这—部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目的是什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1)材料—所述的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4)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