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 / 月考试卷

四川广安岳池县白庙督导区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1-10-09    15    132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树(chā)脸(jiá) 开(zhàn) 分(qí)
B.不(jìn) 咒(zhǔ) 沉(jī) 絮(dāo)
C.憔(cuì) 笑(nì) 告(dǎo) 弄(shì)
D.污(diàn) 时(chà) 着(zuàn) 色(tuì)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决别水波粼粼迫不急待 B.觅食各得其所郑重其是
C.尴尬坚忍不拔戒骄戒躁 D.搓捻再接再励滚瓜烂熟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要勤奋,持之以恒,这样知识才能在脑中“根深蒂固”。
B.当山谷寂静得鸦雀无声时,他不由得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C.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D.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桃树上飘落下片片粉红的花瓣,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真是美不胜收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杨叶千万次的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时,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青。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D.“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D.那永恒的运动、那深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结合语境,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____________________,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于逍遥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古诗文默写 
(1)《龟虽寿》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故人庄》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破山寺后禅院》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乙】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1)这两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__(国籍)文学家,是第一位获得____________的亚洲人,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_也获得了此项殊荣。
(2)请你推荐该作家的一部作品,并简述理由。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
【拟定标语】
芦山地震发生后,学校组织“我为灾区儿童献爱心”的捐助活动,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捐钱,有的捐物,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并希望灾区儿童能感受到心连心的温暖,微笑着迎接祖国美好的明天,以下是学生会主席为本次活动拟出的宣传标语的上句,请你根据画线文字拟出下句。
上句:伸出援手,手拉手战胜困难;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设计】
班级要办一期“奉献爱心,你我传递”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仿照栏目示例,再给黑板报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示例:爱的故事我来讲;
栏目设计一:                                                ;
栏目设计二:                                                。
【材料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襄阳区杨忠共从1979年开始用捡破烂、卖棉花糖攒下来的钱,持续捐助贫困生。据当地教育部门粗略统计:34年来,受他捐助的学校有20多所,金额达10多万元。杨忠共说,能把爱心奉献给孩子们,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材料二:颜拥军是名爱心公益志愿者,他投资近300万元创办襄阳展颜特殊教育学校,接纳自闭症以及其他智障儿童。他说,尽管每年都还贴钱,但看到有孩子顺利转入普通学校,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自己能为这些孩子奉献点爱心,就觉得很满足,很快乐。
探究结果:                                            

阅读《散步》节选文段
《散步》节选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母亲老了,她信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信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信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信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倒数第三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
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内容?

阅读《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节选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0个字)
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母亲》一文
母 亲
洪 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作者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幸福
我离家前,母亲早早入睡

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世说新语>两则》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风起(      )      (2)撒盐空中可拟(      ) 
(3)尊君在不(      )    (4)相委而(      )
(5)友人(      )             (6)下车之(      )
补全下面句子被省略的成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在《咏雪》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请选择其中一题完成作文。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因面对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感到幸福;面对失败挫折而感到无助;或是一个人独处而感到孤独……只要你细细品尝生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各种味道。
请以“感受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补上词语,如:幸福、孤独、成功等;②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或议论;③有真情实感;④600字左右。
(2)人总在变化___________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初中校门了,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
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