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化学 / 高一 / 期末考试

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2021-09-29    24    72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NH3 B.H2 C.Cl2 D.S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 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23 He和24 He互为同位素
C.23 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24 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24 He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SO4、H2O、Cu是电解质 B.生石灰与水混合发生化学、物理变化
C.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 D.漂白粉属于混合物

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A.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B.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C.蒸发、蒸馏、过滤、分液 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B.5.6g铁与氯气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2NA
C.足量Na与1molC1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22.4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溶液,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

A.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B.容量瓶中原来含有少量蒸馏水
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Na2O2 ②FeS  ③SO3  ④Mg3N2  ⑤FeCl2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③⑤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Na+、Cl、AlO2
B.Al3+、NO3、SO42、MnO4
C.K+、Ca2+、OH、HCO3
D.NH4+、NO3、Cl、CO32

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Fe3O4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磁性氧化铁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去除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
D.Fe3+与KSCN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下列有关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被酸雨污染的农田及湖泊可洒石灰石粉末,减轻其危害
B.在溶液BaCl2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D.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品红溶液颜色恢复原色

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中Cl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1价
B.P2O5是P被还原后所得的产物
C.该反应中被还原与被氧化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
D.上述反应中消耗3mol 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硅及其化合物已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上图是常见于汽车中的小摆件“苹果花”,它的动力是以Si为原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
B.互联网通过光纤交换信息,光纤的主要原料是SiO2
C.硅酸钠溶液的俗名是水玻璃,常用作木材的阻燃剂
D.玻璃上的精美刻花,是工艺师用盐酸刻蚀玻璃形成的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 + Cl2= Fe3+ + 2Cl-
B.Ba(OH)2溶液与硫酸的反应:OH- + H+= H2O
C.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AlO2- + 4H+= Al3+ + 2H2O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OH-= AlO2- + 2H2O

下列四组实验,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向在某试液中滴加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加稀盐酸不溶解,则原未知试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在某未知试液中加入浓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未知试液中一定含有NH4+
C.在某未知试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该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则原未知试液中一定含有CO32-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未知物质,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其焰色为黄色,则该未知物中一定只含钠元素

在Na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测得Al3的浓度为0.2 mol·L-1,SO42-的浓度为0.6 mol·L-1,则混合溶液中Na的浓度为

A.0.6 mol·L-1 B.0.15 mol·L-1
C.0.3 mol·L-1 D.0.45 mol·L-1

向含有在HNO3、Al(NO3)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x轴)与生成沉淀(y轴)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由Al、CuO、Fe2O3组成的混合物共10.0 g,放入500 mL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混合物完全溶解,当再加入25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时,得到的沉淀达到最大值。上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

A.0.5 mol·L-1 B.1.0 mol·L-1
C.2.0 mol·L-1 D.3.0 mol·L-1

围绕下列七种物质:①铝、②A12O3、③稀硝酸、④H2SO4、⑤Ba(OH)2固体、⑥稀氨水、⑦A12(SO4)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             (填序号)。
(2)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3)写出最适宜制取Al(OH)3的离子方程式:                            
(4)两物质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 H2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34.2g⑦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Ⅰ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2)“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2)的反应中,体现浓硫酸具有          (填序号)。
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脱水性      ④强氧化性
Ⅱ向80mL浓硫酸中加入56g铜片,加热,至不再反应为止。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测得反应中共有13.44L SO2(标准状况)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有    mol。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探究氯气的性质及模拟工业制取漂白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碘化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则甲中盛放        (填名称)。
(3)C1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兴趣小组用8.7g 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制备氯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标准状况下的Cl2    L。

置换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

单质甲、乙和化合物A、B为中学常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两种元素形成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化合物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甲是一种金属单质,在高温条件下,本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单质乙是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化合物B是一种白色金属氧化物,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g+、Fe3+、K+、Ba2+、NH4+等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该待测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2滴KSCN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
④另取少量步骤③中的滤液,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热,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待测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一定不含有       离子。
(2)还有一种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检验该离子实验方法的名称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将1.66 g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1·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OA段是盐酸与Na2CO3和NaOH发生的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2)当到达B点时,产生CO2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
(3)计算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计算过程,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