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历史 / 高考 / 高考试卷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海南卷)

2021-10-09    29    1809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 共和制度的确立 B. 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 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材料一
拿破仑在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其他阶级出身的占19.5%。进出宫廷的公卿、侍臣、宫女与旧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几代的贵族……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出身贵族的到1814年达到43%。
(摘编自《从高卢到戴高乐》)
材料二   
1814年3月14日拿破仑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将是全法国的主人……今天像在奥斯特立茨战场上一样,我是主人……但是我认为在拉法耶特的时候(指法国大革命前期)和我这个时期有一个区别:当时人民是主宰,而现在我是主宰" 
(摘编自《拿破仑与帝国》)
(1)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拿破仑统治的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统治与法国大革命之间关系的角度评价拿破仑。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 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 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 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 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20年 D. 1924年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 贝用于占卜 B. 贝用于祭祀
C. 贝是装饰品 D. 贝是货币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 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 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 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一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

A. 邮票的名称 B. 周年纪念的时间
C. 第一枚的图案 D. 第二枚的图案

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     )

A. 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 "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 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 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部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A. 《德意志帝国宪法》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

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A. 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 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 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 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右图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他应该抄写于(   )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 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 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件。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3分)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5分)

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 孟子和苏格拉底 B. 关汉卿和达尔文
C. 王阳明和哥白尼 D. 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 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 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⑴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
⑵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摘自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并分析其原因。

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 垄作法 B. 套作制
C. 稻麦二熟制 D. 一年三熟制

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A. 八路军 B. 新四军 C. 义勇军 D. 抗日联军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沦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A. 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 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A. 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 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 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 人文主义 B. 空想社会主义
C. 科学社会主义 D. 凯恩斯主义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3分)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5分)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泉,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对,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4分)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4分)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1)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
(2)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