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 / 期末考试

安徽淮南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021-09-28    25    872   

《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引文主旨说明

A.远古人类比禽兽虫蛇少 B.远古人类生存环境优良
C.远古人类比禽兽虫蛇多 D.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天子将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三长制

鼎,国之重器。下图巨鼎出土于殷墟,它的材质是

A.青铜
B.铸铁
C.精钢
D.纯铜

“霸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成就了“天府之国”,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考验的著名战国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

古币爱好者小明收集到一枚圆形方孔、篆刻“半两”的古钱。该钱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

A.秦地 B.齐地 C.赵地 D.燕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汉时期将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狭义)称为

A.天竺 B.安息 C.大秦 D.西域

当今,保健节目多见于电视荧屏。古代中国人早已创制“五禽戏”用于健身。“五禽戏”创于

A.春秋时期 B.秦朝初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后期

230年吴国将军卫温奉命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A.台湾 B.朝鲜 C.日本 D.海南岛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民族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人。这一现象导致的积极结果是

A.民族战争 B.民族隔阂 C.民族融合 D.民族分裂

江南经济的开发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开发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南方气候温润   ②南方土地广阔   ③南方人民农业经验丰富  ④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为了纪念祖冲之对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的数学专著是

A.《缀术》 B.《水经》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年-1995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这里“中国文明”指四大发明中的

A.占星术 B.割圆术 C.针灸术 D.造纸术

下图是第29届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案上的“京”字属于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中国有许多传统纪念节日,每年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的中国民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A.扁鹊 B.李白 C.庄周 D.屈原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列观点不属于其教育思想的是

A.学而时习之 B.因材施教
C.地利不如人和 D.温故而知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陈涉世家》一文记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情景。记述这一情景的史学名著是

A.《春秋》 B.《史记》 C.《论语》 D.《战国策》

请在题后的括号中写出与下列思想观点对应的学派。(6分)
(1)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      )
(2)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根据战争双方,在题后的括号中写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曹(操)军与袁(绍)军                           (         )
(2)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                 (         )
(3)东晋军与前秦军                                   (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晋至隋政权分裂与统一示意图。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取得了涿鹿之战的胜利,建立周朝。
改正:
[      ](2)经历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
改正:
[      ](3)公元25年,光武帝刘彻利用农民起义重新建立了汉朝政权。
改正:

统一与分裂。
 
(1)依据图一,秦朝统一后定都        ,疆域范围东至东海,西到          ,南达南海,北到        一带。
(2)图二中,A是    国,B是    国,C是    国。(3分)
(3)图二形势与图一形势相比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适时改革(变法),与时俱进。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1)材料一是谁的言论?他在哪国变法实践了“治世不一道”的思想?这次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三项改革内容?颁布这些改革内容的帝王是谁?这次改革对民族关系有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说一说以上两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政治之盛】
材料二 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主题歌:“汉家旌旗蔽四海,暮云飞渡单于台。……五十四年功过凭谁述,甘泉花落尽尘埃。”
(2)材料二中,“暮云飞渡单于台”是什么军事行动?汉武帝励精图治促成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外交之盛】
材料三

(3)材料三呈现的神奇商路是什么?开通这条商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文化之盛】
(4)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         作为最高学府,西汉末达万人规模;东汉光武帝还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试分析“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