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语文 / 高一 / 月考试卷

江苏东台创新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1-09-16    13    1632   

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bèng发 慰jiè 气fèn zǎi歌载舞
B.zhào唤 思cǔn qiào首 安土chóng迁
C.桑zǐ 粗guǎng zhé居 自艾自lián
D.tuān急 gěi予 cháng院绿lǜ林好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勾销 褪色 按部就班 良辰美景
B.沉缅 诙谐 一如即往 举棋不定
C.狭隘 灰尽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D.喧嚣 掂念 苟延残喘 色彩斑澜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不喜欢他。
B.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C.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填入下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每逢望夜, ,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①上下空蒙,一碧数顷②一轮明月当空,闪耀于碧波之上③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C.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得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D.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以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

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永州八记》之首篇。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有《苏东坡集》。
C.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学不可以已”是他的《师说》中的名句。
D.郁达夫的《江南冬景》,重点写江浙一带冬天的明朗、晴和、充满生机,体现了他的散文美学特征。

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子,句子不得超过30字。
例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三季人”的特点,用不超过25个字的句子概括孔子对“三季人”的态度和方法。
一个人到孔子家拜访,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门生回答说一年当然有四季。那个人反驳说,不对,一年有三季。两个人就争论起来,各不相让,最后两个人打赌,当面向孔子请教,如果谁输了,就向对方磕头。孔子听了两位的争论之后说,一年三季。那个人很是得意,就让孔子的门生给他磕头。孔子的门生很无奈地向那个人磕了三个头。那个人很高兴地走了。孔子的门生非常不解。孔子淡然地说,你没看那人全身都是绿的?他像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有何意义呢?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吃点小亏,无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3分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作者通过描绘这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完成下列名言名句的填空。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3)假舆马者,              ,                      。(荀子《劝学》)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举酒属客,                                
(7)月出于东山之上 ,                  。白露横江,           。(苏轼《赤壁赋》)
(8)            ,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老 妪
梁晓声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⑭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⑮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⑯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结合前文,说说小说第⑮段是怎样写老叟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小说中的老妪是尊贵的,请简要分析其“尊贵”的内涵和特质。
试探究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一类人,以及“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人人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便是那窗户的风景。目光,有时是思想的沉积,有时是心灵的交汇,有时是智慧的挑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光,有的高傲,有的尊贵,有的和蔼,有的尖锐,有的迟顿,有的纯洁……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不同的目光能折射出不同的心灵,能透视出不同的风景。请以 “目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写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