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化学 / 九年级 / 月考试卷

江苏省射阳县初三下学期摸底化学试卷

2021-09-15    20    1209   

2015年3月13日下午,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里作业的无辜平民5人死亡8人受伤,部分民房等财产受损。事后中方迅速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A.研究此次事件的政治目的
B.研究缅甸军机飞行路线和投炸弹的地点
C.研究炸弹碎片成分以便确定炸弹来源
D.统计此次事件的财产损失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 B.水果榨果汁 C.糯米酿甜酒 D.黄豆酿酱油

中考前小明的午餐食谱是:主食——面包;配菜和副食——炸鸡腿、米饭、牛排、牛奶。则该午餐食谱缺乏的营养素是

A.维生素 B.脂肪 C.蛋白质 D.糖类

下图为小坤同学在实验课上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ll Na

12Mg

 
13A1

14Si

15P

16S

17C1

18Ar

13A1

20Ca

 
……
 

A.12 号元素的离子符号是Mg+2
B.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C.表中左边是非金属元素、右边是金属元素   
D.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

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

我国发射“嫦娥Ⅰ号”卫星,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 4ClO4)分解提供,高氯酸铵分解有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是

A.H2O B.SO2 C.CO2 D.CO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健康饮食强调食用的“绿色食品”,指的是绿颜色的食品
B.篝火晚会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能使燃烧更旺
C.自行车支架上刷上油漆既美观又能防止钢铁生锈
D.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D.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 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 物质的质量为3g

用括号内的物质或方法除去下列各组中的杂质,其中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B.铜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C.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适量盐酸)
D.二氧化碳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下图是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可用醋去除皮蛋的涩味
B.厨房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草木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西瓜的酸性比苹果的酸性强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的羽毛味
D.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下列:

A.氧气
B.氮气
C.生石灰
D.熟石灰

E.氢氧化钠
F.小苏打
上述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
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单质____; ②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
③常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 ④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____。

(7分)2014年2月7日,索契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在回顾俄罗斯过去到未来的绚丽"梦境"中拉开了帷幕。冬季奥运会需要大量材料。请回答:

(1)上图应用中使用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是____(填序号);2014 年索契冬奥会的火炬,制造火炬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解释:“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却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____________。
(2)冬奥会火种采集工作已于2013年9月29日在希腊奥林匹亚进行。火炬外形像神话传说中的火鸟。采集圣火,在太阳光下将火炬燃料喷口伸向凹面镜焦点位置,打开阀门,点燃火炬。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采用丙烷(C3H8)作火炬燃料。丙烷燃烧时发出亮黄色火焰,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冬奥运会对能量的需求很大。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天然气、____和煤等化石燃料。俄罗斯人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在街头发现一种不用外接电源的路灯(见下图,只要每天有短时间的光照就能使用,这种路灯使用的新能源是____。

(12 分)射阳县原种场二、三大队紧挨明湖水库,明湖水库坐落县城东部,距入海口18公里,湖长12.3公里,宽400米,平均水深9米左右,总库容3600万立方米,水质较好,是全县人民的饮水源。
(1)小明同学装了一瓶明湖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测定水样的酸碱度,可用____(填“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或“pH 试纸”)。
②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玻璃棒的一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悬放在烧杯的中间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能低于滤纸边缘
③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2)以下是保护明湖水库的水质的一些做法:
①推广周边居民使用无磷洗衣粉;
②水库周围的工业废水不得排入明湖;
③加快周边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的建设;
④周边的农田尽量少用化肥和农药;
⑤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明湖水库中大量养鱼。
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②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
③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
④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4)根据下表回答: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挥
Na+





Ca2+
微溶


微溶
不溶
Cu2+
不溶



不溶
Ba2+



不溶
不溶
Zn2+
不溶



不溶

①BaCO3的溶解性_____。从上表中找出一种不溶碱____(填化学式)。
②Zn(NO3)2、BaCl2两种溶液能不能发生反应?____(填:能”或“不能”)
③利用上表写一个有氢氧化铜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CO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
(2)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装置(填编号);请指出用该装置做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缺陷是_____;当O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____。(填“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或“先熄灭酒精灯”)
(3)乙同学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_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C.产生的CO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4)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氧气,他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____。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产生了兴趣,老师安排第一小组做除去NaOH溶液中Na2CO3的实验。第二小组同学做测定该混合物中NaOH质量分数的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知识准备】(1)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因为空气有___________;
(2)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加入过量盐酸后看是否有气体生成,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写出产生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Ⅰ、第一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为了除去溶液中的Na2CO3杂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选择下列试剂进行实验。其中合理的是___。
甲:适量稀盐酸
乙:过量KOH溶液
丙:适量Ca(OH)2溶液
丁:适量CaCl 2溶液。
Ⅱ、第二小组的同学讨论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NaOH质量分数的方案
【提出问题】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设计方案】小明同学:同学称取1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钙。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0.1g。“能否用小明同学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刚思考后,觉得不妥,理由是:____________。
【解决问题】小刚和小明同学决定重新设计方案:称取8g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5.11%的稀盐酸,直至无气泡放出,刚好用去稀盐酸100g,测出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换算出二氧化碳质量为0.88g。
①求: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有情提醒:操作和换算均正确)
②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明没有用到盐酸的质量,计算结果为 73.5%;小刚利用了盐酸的质量,计算结果为 50%。你支持谁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