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历史 / 高一 / 月考试卷

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卷

2021-08-19    32    336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我国最早发明的松土农具是

A.石斧 B.耒耜 C.铁锄 D.石犁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此资料来自
   

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护卫的“城”和商贸的“市”连称而来,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错误信息是

A.中国古代城市具备多种功能 B.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C.古代政治体系等级明显 D.历代政府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来形容歌女的悲惨命运。这句话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

A.农业的重要 B.服务业的萧条
C.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 D.贵族地主地位显赫

为中国封建社会确立“重农抑商”经济原则的是

A.孔子 B.商鞅 C.秦始皇 D.汉武帝

北宋苏询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井田制经营 B.庄园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下列关于古代商业发展情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①工商食官──周朝 ②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 ③长安、洛阳、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隋唐 ④徽商和晋商──元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无为而治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的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的美梦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的增加
C.商业危机-东西通商要道的断绝-商品价格猛增
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井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

A.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近代世界市场,具有与早期世界市场不同的特点。以下表述属于工业革命之后近代世界市场的特点有
①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②原先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工业资本让位于商业资本 ③大机器、交通运输、通讯和工厂制度成了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④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飞机的研制成功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

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公认的四位著名实业家中,江苏南通籍的是

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我们常称之为“近代工业”,这里的“近代”的含义是

A.产生于近代     B.受外商刺激
C.是机器生产,而不是手工生产 D.是半资本主义性质

下列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是

A.天津开平煤矿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天津机器制造局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从根本上讲,这是

A.由其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决定的
B.由其“师夷长技”的方法决定的
C.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D.由顽固派和洋务派力量对比决定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4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辨机皆致之数万。
——《旧唐书》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于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
材料三:唐时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有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 (宋)洪迈《容斋笔记》
材料四:明初山西的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的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晋商兴衰史》
材料五: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晋商兴衰史》
请回答:
(1) 概括上述材料中表明唐朝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3) 依据材料四,说明山西的民风从明初到明朝后期有什么变化?(4分)
(4) 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6分)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完成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都形成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分别列举两例。
(3)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有哪些?
(4)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们各有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