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历史 / 高三 / 高考冲刺

山东德州高三下期4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2021-09-09    16    1086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一而蜀次之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盐铁经营促进了扬州城市发展
D.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

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D.通俗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

“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下表为1894年、1914年的外国资本在华资本结构图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

业别
年份
工业
交通业
商业
金融业
合计
1894年
2791
2615
9284
6680
21370
1914年
37690
64435
67968
14515
184608

 
A.1894年后因中国民族工业的萧条外国资本急剧膨胀
B.外国资本的扩张导致中国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一战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扩张达到近代时期的最高峰
D.列强的在华投资中交通业和工业比重上升较快

下图是江西婺源县水岚村少年詹庆良1949年9月23日的一则日记。对此推断合理的是

A.“三大邻国”有误,应为美苏居中调停
B.当时国共两党和谈,决定和平民主建国
C.作者身居乡村,获得外界信息迟滞有限
D.日记所载不符史实,当属作者主观臆造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D.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

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 43%,1970年为17. 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
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

“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已经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于是哲学家们认为他们也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口口口口因此而产生。”这里的“口口口口”应是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B.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科学管理体系
D.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营者革命”的出现

1988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这表明

A.经互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B.整个欧洲经济形成一体化
C.国际经济组织间联系加强 D.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结束

1787年宪法创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直到今天,这部宪法依然是美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76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曾关门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2013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此次关门至少已给美国造成经济损失240亿美元。
——据央视网新闻频道“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专题新闻
(1)依据材料一和1787年宪法等相关知识,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
材料二 在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在新政期间,罗斯福采取主动行动,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订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批准立法的做法完全被突然增大的总统立法权代替了。这是美国宪政上前所未有的局面。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政期间美国总统权力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和作用。
材料三 美国宪法部分修正案和最高法院部分判例
1791年,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1803年,马伯利诉麦迪逊案,确立了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司法权真正成为足以抗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权力。
1810年,弗莱彻诉佩克案,最高法院推翻了一项州法律,从而明确了最高法院有权宣告州的立法违宪。
1920年,第十九修正案: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宪法实践的认识。

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 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国民学校修身科初级教科书《公民须知》目次

(注:刘大绅编、教育部审定,商务印书馆出版,1917年1月)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形成因素。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订立的《九江岳氏家规》中强调祭祀的时候“拜跪尤不可懈怠”,并规定“倘赞礼方完,执事者致祭,即哄然手弹膝尘,亦属不敬”。而同时代《南海荷溪乡何垂裕堂族规》中扫墓之仪式规定为“(一)齐集;(二)立正;(三)行三鞠躬礼;(四)肃立;(五)颁发领胙券;(六)礼毕”。
——黄书光《变迁与转型: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家族教育的两种倾向。你对近代家族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认识? 

(10分)【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官吏俸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过程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一《魏书·高祖纪》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6月,当时国民议会主席)巴伊先生发言:我请求我和秘书们首先宣誓;他们随即按照下述文字进行宣誓:“我们立誓,决不与国民议会分离,在王国宪法的制定和巩固于坚实的基础之上以前,誓必集会于环境所要求的任何地点。”全体议员都在主席面前宣读了同样的誓词(史称“网球场宣誓”)。
——吴绪等选译《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民议员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网球场宣誓”体现的精神和作用。
材料二 (1791年7月17日,哥德利埃俱乐部召集巴黎群众于马斯校场,当场宣读了一份请愿书。)全民族的代表们,你们的任务将近完成了……但是出现了一件滔天罪行:,路易十六逃跑……立法者们!人民的意志不是这样的,路易十六的罪行确凿,这个国王已经放弃了王位。我们要求通过他的退位,同时召开新的制宪议会作为真正的国家法庭来宣判这个罪犯,而尤其是要决定如何接替他的职务和新的执行政权的机构。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这份请愿书的核心要求是什么?它们的愿望是怎样实现的?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报知新闻》的社论《天赐良机终于到来》(1941年12月9日晚报)说:“残虐无道,掠夺瓜分世界,地球上人类应当共同拥有的财富与资源的80%被他们占有。恬不知耻的英美,竞进一步把魔爪伸向了东亚的最后一块肥肉——中国大陆。国民,奋起吧!国民,前进吧!照耀我们的是三千年国体的精华!”
——前坂俊之《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对太平洋战争起因的认识。对此,你有何评价?
材料二  在被称为“没有比这里竞争更激烈”的新闻界,战争就是扩大发行量的最好机会。反对战争不仅会引来政府和军部的不满,也会惹怒国内爱国主义的民众,发表反战言论的报纸会被骂为“卖国贼”“汉奸系”。……政府还出台了《报纸法》等言论管制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违反禁令的文字将被审查部门禁止发行,每一次禁止发行都将造成报社的巨大损失,政府和军部还会利用利益关系恐吓广告主刊登报纸广告,彻底断绝报社的收入来源。
——王绍贝《“搭上性命的新闻报道”时代》
(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报界在近代成为战争宣传机器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