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 / 月考试卷

甘肃白银市九年级月考01历史试卷

2022-01-13    26    1723   

下列制度由秦朝开创的是

A.科举制 B.禅让制 C.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盘庚 B.隋炀帝 C.北魏孝文帝 D.元世祖

小明把收藏了一枚钱币(如下图)带到了学校,大家根据所学的知识,一致确定它发行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享有“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之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红楼梦》 B.《本草纲目》 C.《史记》 D.《资治通鉴》

下面有关西藏历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B.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C.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D.1727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割台湾给日本
D.增开沙市、重庆等为商埠

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思想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下列历史事件中,孙中山没有参与的是

A.创立兴中会 B.领导北伐战争
C.建立同盟会 D.创办黄埔军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当我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就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A.1915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歌中的“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北伐战争

下图可拟图名为

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B.遵义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开国大典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是在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新中国建国后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中共八大召开 B.文化大革命
C.真理标准大讨论 D.邓小平南方讲话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地区有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台湾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我国之所以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人们常常把工作、学习中所取得重大突破称之为“发现了新大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

A.印度 B.美洲 C.非洲 D.大洋州

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A.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B.火车机车的发明与使用
C.珍妮机的发明与使用 D.汽船的发明与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

A.机器的广泛使用 B.电力的广泛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联合国作用加强
C.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建立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材料分析题(共20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会议”指的是       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                         ,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会议”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其实现转折的关键是都坚持了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简答题(共32分)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8分)
(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8分)
(4)新政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