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化学 / 九年级 / 期末考试

北京市延庆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2021-08-16    70    166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有单质 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中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例如使用含磷洗衣粉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磷”是指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中,纯度最高的是

A.河水 B.海水 C.自来水 D.蒸馏水

下列关于仪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试管用作反应容器 B.量筒用作反应容器
C.玻璃棒用来过滤时引流 D.托盘天平用来称量物质质量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事实能说明粒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A.盐咸糖甜 B.热胀冷缩 C.美酒飘香 D.H2O2和H2O性质不同

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化学反应2 Na2O2 + 2CO2 =" 2X" + O2吸收,则X的化学式为

A.NaOH B.Na2C C.Na2CO2 D.Na2CO3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某“海宝”玩具的外用材料为纯羊毛,内充物为聚酯纤维。区别这两种物质的最好方法是 

A.燃烧法 B.摸手感 C.闻气味 D.是否溶于水

下图所示实验中,紫色小花变红的是

①喷稀醋酸 ②喷水 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有: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 ③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  ④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根据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CO2不能燃烧 B.CO2不支持燃烧
C.CO2密度比空气大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乙酸(CH3COOH)是食醋的有效成分。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由4种元素组成
B.一个乙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
C.乙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g
D.乙酸分子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3

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置内为纯净物 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C.该变化是化合反应 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下图是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H2、O2、CO2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集气瓶的放置方法判断,瓶①②存放的是H2、CO2
B.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C.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D.用点燃的木条放入③中,若气体燃烧,则存放的是O2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
B.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防止读数误差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D.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都转变为生成物)。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光能或电能可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④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⑤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第16届亚运会刚刚在广州闭幕,精彩的盛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亚运会是科技的盛会。
①广州亚运会使用了一种电能、太阳能混合动力电动车,用车顶的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板中大量使用硅,该元素的种类属于          元素。
②下列应用中,主要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下同)          。
       
a.使用碳单质制作的赛艇        b.应用风洞原理制作的铁质标枪   
c.使用合成纤维制作的泳衣
(2)科学的饮食可以保证每一个与会者的健康。
①运动员能品尝到虾饺等具有岭南特色的茶点。制作虾饺的主料有虾仁、冬笋、猪肉、面粉等,其中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油脂。
②运动员需要多食用蔬菜、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的疾病是(填序号)          。
a.坏血病     b.龋齿     c.夜盲症   
③人体健康离不开钙元素。下列有关钙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b.成年人比幼儿和青少年需要摄入更多的钙
c.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d.人体中钙元素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3)广州亚运会是绿色亚运,据报道广州亚运的垃圾100%实现了分类处理和回收。请举出一种可以回收的垃圾:          。

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          、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破坏环境。
(3)现阶段,人们大量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A、B、C三个实验。

A.          B.          C.
①白磷能够燃烧的是实验是(填序号)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下图是它们的一些具体应用。
 
这些物质中:
(1)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下同)          。
(2)可以用于制作碳酸饮料的物质是          ,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高炉炼铁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可用作燃料的物质是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丙。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氢原子

 



——氮原子

 

微观示意图



(1)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构成的。
(2)甲、乙、丙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          。
(3)已知物质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
(4)甲和乙合成丙的反应中,甲、乙、丙的微粒个数比为          。
(5)现有10 g的甲和60 g的乙混合反应制取丙,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剩余甲的质量为4 g,则剩余乙的质量为           g

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对某小区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样品进行研究。
已知:①下水管道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硫化氢(H2S)等成分。
②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通入C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H2SO4),从而除去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有特殊臭味,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          。将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通过CuSO4溶液。
(2)将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收集1小试管经过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还含有的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C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

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
①    ②    ③
实验记录:

操作步骤
现象
I.
分别向试管①、②、③中通入氧气
鸡血颜色为鲜红色
II.
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A;
停止通入A,向试管①中通入氧气
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
鸡血颜色不变
III.
向试管③中通入气体B;
停止通入B,向试管③中通入氧气
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

(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          处通入。
(2)试管②的作用是          。
(3)气体A为          。判断的依据是          。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          。

碳酸钙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某实验小组同学要测定一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
【查阅资料】获得的资料有:
补钙剂中常加入糖类、维生素D等改善口感或增强药效。这些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高温灼烧时会燃烧或分解。
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常见的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法:将碳酸钙粉碎,加入已知浓度的过量盐酸充分反应,然后测剩余盐酸的量,根据消耗盐酸的量最终求得碳酸钙的含量。
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含量很少,100 g澄清石灰水中最多含0.15 g Ca(OH)2。
【方案设计和实施】根据资料和已学知识,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两种方案进行测定。
方案1: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实验。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长颈漏斗下部插入液面下的目的是          。
(3)加入药品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4)记录数据如下:

钙片质量
空洗气瓶质量
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反应后洗气瓶及瓶内物质总质量
25 g
100 g
200 g
300.4 g

方案2:将钙片粉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根据放出气体的量计算碳酸钙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空烧杯质量为100 g,加入钙片质量为25 g):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100 g
200 g
300 g
400 g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杯内物质总质量
222.8 g
320.6 g
418.4 g
518.4 g

【分析和评价】
(1)方案1和方案2中合理的是          ,原因是          。
(2)该小组同学没有使用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的方法(实验室可以进行该实验),原因是          。
(3)要使用【查阅资料】(3)中介绍的方法,还需要学习的是          。
【结论】经过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铝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金属。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08 Kg的铝,至少需要电解多少质量的氧化铝才能制成这个铝锅?

急性腹泻会造成人体脱水,此时可服用补液盐补充水分。某种口服补液盐的成分和用量如下。

【成分】每包含葡萄糖11 g、NaCl 1.755 g、KCl 0.745 g、NaHCO3 1.260 g。
【用量】临用时,将一袋补液盐溶于500 mL温水中,一般每 日服用3000 mL。
(1)补液盐中对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有重要作用的是          。
(2)按照说明书中一天的用量,由该补液盐补充的钾元素质量是          g。
(3)若在家中按照该补液盐中钾元素和钠元素的质量比,临时配制1包补液盐。如果钠元素全部由NaCl来提供,则需要用(写计算式即可)           g NaCl来代替原配方中的NaHCO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先把试管取下,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D.先熄灭酒精灯,再把试管取下,最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食品变质 C.酒精挥发 D.木柴燃烧

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空气的

A.78% B.75% C.25% D.2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水加热成为水蒸气
C.铝块压制成铝箔 D.玉米发酵制成酒精

“A D钙奶”中,“钙”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氧气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起火时,用水扑灭 B.乘坐公交车时,不携带鞭炮
C.油锅起火时,盖上锅盖 D.厨房燃气灶漏气时,应关闭阀门,打开窗户

下列物质中,放入水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白糖 C.白醋 D.食盐

硫酸钠溶液中,溶质是

A.硫酸 B.钠 C.水 D.硫酸钠

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用玻璃棒引流 B.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倾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壁上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 C.CO2 D.SO2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原子质量 C.物质种类 D.元素种类

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冰能融化 B.将稀盐酸倒在大理石上可以观察到气泡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各取1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溶液总体体积小于20mL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需张贴的图标是

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食盐和细砂   B.食盐和蔗糖
C.石灰石大理石 D.水和酒精

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烧杯       B.酒精灯         C.量筒      D.托盘天平

小明以为用洗洁精清洗餐桌上的油污比用温水效果好,其原因是

A.洗洁精具有催化作用 B.洗洁精和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洗洁精的成分和油污的成分相似

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单方法是

A.测三瓶气体的密度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
C.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D.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红磷 C.氢气 D.铁丝

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A.1个镁离子— Mg B.2个氧分子—O2
C.3个氮原子—N3 D.4个水分子—4H2O

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瓶中,a、b处水面无明显变化。则瓶中固体为

A.CaCO3 B.CaO C.NaOH D.NH4NO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C + O2 ="===" CO2(O2充足) B.2C + O2 ="===" 2CO(O2不充足)
C.4Fe+3O2 ====2Fe2O3 D.4Al + 3O2 ="===" 2Al2O3

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20℃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向某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该溶液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
C.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1       D.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14:3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40℃时Z的溶解度最大
B.温度由60℃降至40℃时,Y析出的晶体最多
C.40℃时,Y和Z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应该是60℃时,100g水中,加入50g X,得到溶质质量

分数为33.3%饱和溶液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1)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实验室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氧气,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等,因为这三种物质都含有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从降低能量消耗上思考,你选择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4)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产生的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H2SO4)的缘故。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下列从图A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①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09         ②该元素符号为Si
③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④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
(2)从B ~ F的微粒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     ,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序号)        
(3)E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    电子,在化合物中该元素通常为     价。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水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在实验室里,水除了可以用来刷洗仪器,还可以       (写出一种用途即可);
(2)医院在给病人输液时,常使用0.9%生理食盐水,该食盐水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现要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生理食盐水,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
(3)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上图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1)下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填空。

① A处物质类别是          
② B处物质类别及物质示例是                    
③ C处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取A、B、C三种物质各20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化合只能生成42g新物质D。若增加5gA,充分反应后原反应物中只有C剩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第一次反应停止后,C剩余14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5︰4   D.两次反应后,生成D的总质量为52.5g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则A是_____。写出A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2)B是一种无色液体,在某种黑色固体催化下生成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C能与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产物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D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D是一种含两种元素的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则D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8分)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收集装置选择______。请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某同学放置在桌面上的一瓶初中常见的无色纯净气体,你认为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

请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回答对应的问题。

实验内容
回答问题

⑴测定空气的成分
 
①该实验可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    
②写出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③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⑶电解水
⑤从该实验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填字母序号)。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B.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 假设1:有可燃物 , 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假设3:与空气接触。
【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
假设1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2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           (填序号);用扇予扇然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内容
如图所示,请回答:

(1)谷氨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谷氨酸钠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该味精每包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将适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 g大理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再将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石灰水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120
石灰水增加的质量/g
0
3.0
5.0
6.0
6.6
6.6
6.6

 
(1)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