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二 / 期末考试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021-09-06    18    1594   

图是用灯光勾勒出的广西著名景点——龙脊梯田“七星伴月”夜景。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龙脊梯田“七星伴月”景观由七个小山顶梯田和一个大的山顶梯田组成,像七颗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要想观赏以上景观宜

A.置身其中 B.高处俯览
C.洞悉文化定位 D.夏季观赏

图中灯光大致沿

A.山脊线延伸 B.山谷线延伸
C.等高线延伸 D.河流延伸

龙脊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当地人修筑梯田发展农业,有利于

A.保持水土 B.多种经营
C.机械化耕作 D.引水灌溉

截止至2014年6月,中国已拥有47项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读“世界遗产地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地中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中四地的气候类型都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①中建筑是用生土夯筑而成的,内部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势低平,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降水较多,土质黏重

③地被称为“碧莲玉笋世界”,④地被称为“丹山碧水”。形成这两种景观的共同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B.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C.河流多冰雪融水补给 D.地表崎岖,千沟万壑

图中世界文化遗产得以较完好保存的自然原因是

A.空气干燥 B.海拔较高
C.政府保护 D.交通不便

随着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增建宾馆、商店 ②完善交通 ③实行参观预约制 ④ 数字化监管和展示 ⑤拓展客源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图是京津冀旅游圈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国庆节七天小长假期间,考虑到时间、景区数量和质量,京津冀地区最具有性价比的旅游圈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以石家庄为中心的旅游圈在京津冀地区发展较慢,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城市服务范围         ②旅游资源的集群性
③景区的吸引力         ④客源市场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4年京津冀三地联合推出10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将革命老区的红色景点和名胜景点串联起来,共同推介。这说明了旅游资源的

A.非凡性 B.可创造性
C.教育性 D.季节性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将正式确定2022冬奥会的举办权。我国选择了海拔1300-1600米的张家口市与北京一起联合申奥。张家口市的主要优势是

A.位置距离北京近 B.水陆交通便利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年积雪期较长

“四围山色连云汉,一径林边去暑风”、“乔木拂窗连岭翠,澄波映槛接天光”(摘自承德避暑山庄楹联)。由此楹联可看出承德避暑山庄
①属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    ②借自然山水造园的手法
③利用建筑设施避暑防寒    ④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13年以来,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但外国游客入境中国旅游的数量却停滞不前。2014年中国旅游逆差突破了1000亿美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入境游客增加对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高当地消费水平 ②增加税收 ③增加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④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⑤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我国要提高旅游业总体竞争力,减少旅游逆差,主要措施是

A.严格限制国内游客出境游数量 B.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和服务
C.分级处理本国游客的不良行为 D.提高旅游产品的销售价格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读“山地灾害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显示发生山地灾害的自然条件有

A.植被茂盛 B.地势陡峻
C.工程建设 D.河流流经

图中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表现为

A.暴雨—崩塌—滑坡—泥石流
B.暴雨—河流泛滥—泥石流—滑坡
C.崩塌—滑坡—泥石流—暴雨
D.暴雨—泥石流—崩塌—滑坡

据图可判断

A.①区域易发生涝渍灾害 B.②区域受流水侵蚀最强
C.③区域是泥石流物源区 D.④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

图中,能正确反映地震中震级、烈度与震中距关系的是

图是2014年4月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御重点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针对图示区域农业发展,4月需重点防御的气象灾害是

A.甲——雹灾 B.乙——暴雨
C.丙——春旱 D.丁——台风

丙地春季发生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靠近夏季风源地 B.受河流春汛影响
C.降水少,升温快 D.城市、人口密集

甲、丙所示农业区内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春小麦 B.冬小麦
C.水稻 D.棉花

2014年5月,我国东部地区持续强降水天气,如图8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出现大暴雨的省区是

A.浙 B.闽 C.粤 D.川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冬季风强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图为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于

A.北冰洋南部
B.印度洋北部
C.东北大西洋
D.西北太平洋

该台风登陆时,广州的风向可能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将“线”还原成了宽度26.42公里—195.41公里的“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中国南北分界带的地理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 B.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
C.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D.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的分界

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

A.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带 B.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
C.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交界带 D.森林向温带荒漠过渡的地带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

A.①区经度地带性差异较显著
B.②区纬度地带性差异较显著
C.③区垂直地带性差异较显著
D.地带性差异均以热量为主导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山脉的共同点是

A.都是分水岭 B.皆为省界
C.都是地势阶梯界线 D.皆东北—西南走向

某山地南坡气候终年温暖,北坡冬季则常见霜雪。该山地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问题。

图示地区突出的地貌特征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河湖密布,沃野千里 D.风吹草低,一马平川

该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原因是

A.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B.水源丰富,黑土肥沃
C.昼夜温差较大,瓜果甜 D.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图甲是我国某湖泊流域在上游水利枢纽建立前后,年内某一时段的流量变化。图乙是当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湖泊可能位于

A.松花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中下游 D.塔里木河流域

图甲显示的时段最有可能是

A.1月~3月间 B.4月~6月间
C.6月~8月间 D.8月~10月间

水利枢纽对该湖泊的调度作用表现为

A.降低枯水期水流速度 B.减小蓄水期对湖盆的侵蚀
C.使水位变化趋于平稳 D.改变了流域内的气候类型

读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某旅行社设计了一条福建省内的旅游线路:厦门鼓浪屿——永定土楼——武夷山——福州鼓山——泉州开元寺——厦门。右图:示意了福建省1990-2006年地质灾害月平均发生的次数。
(1)据图说明该旅游线路设计上的主要优点。
(2)概括福建省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有人建议在福建沿海把观赏台风作为探险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请问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6月,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如图)。“重走丝绸之路"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1)评价“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新疆段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2)列举申遗成功对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有利影响。
(3)结合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简述游客“重走丝绸之路”应当注意的问题。

阅读“尼泊尔地图”及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泊尔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83%,国内交通以公路和航空为主。大量的人口和众多的佛教寺庙等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分布于加德满都河谷。
材料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受灾地区建筑物倒塌损毁严重,并引发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预估占尼泊尔国内生产总值的30%—40%。
(1)举例说出尼泊尔的特色旅游资源。
(2)简述尼泊尔交通中铁路和内河航运不占主要地位的自然原因。
(3)分析尼泊尔地震多发及此次灾情严重的原因。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简述太行山的地理意义。
(2)简述甲河段主要的河流特征。
(3)简述华北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大、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图20)。近年来东营市每年都向保护区进行生态补水,以遏制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的趋势。
(4)说明黄河三角洲一度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的原因。
(5)说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效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