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 / 期末考试

北京西城区6月九年级初中结业会考历史试卷

2022-01-20    29    1047   

图中字母所指代的文明古国中,拥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是

下图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旗,上面文字的含义是: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该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罗马人
C.古代埃及人 D.古代阿拉伯人

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写到:“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民主思想 D.科学思想

下面是反映近代西方民主发展历程的示意图。其中,上下内容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下图是伦敦博物馆收藏的蒸汽引犁模型。蒸汽引犁在19世纪中期曾广泛用于农耕。下列对此引犁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发明者是史蒂芬孙 B.以内燃机作为动力
C.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D.工业革命成果广泛用于生产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其中“林肯拯救了美国”是指

A.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制定美国宪法,创建民主政体
C.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D.组建大陆军,起草《独立宣言》

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伊达尔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分别是

A.奥匈帝国和英国 B.德国和法国
C.意大利和俄国 D.德国和英国

下列人物和成就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牛顿——相对论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毕加索——《向日葵》 D.贝多芬——《春之声》

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
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年)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包括
①涉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 ③首先在美国爆发 ④破坏性特别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相同背景是

A.《凡尔赛和约》的制裁 B.建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C.军部势力的急剧膨胀 D.经济、政治危机加剧

当今世界,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佩克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欧盟的旗帜是

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它进入新经济时代的起点是

A.二战末期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进行了改革。其中成效较为突出的国家是

A.保加利亚 B.匈牙利
C.捷克斯洛伐克 D.南斯拉夫

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冲突不断。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外部因素是

A.民族矛盾 B.领土争端
C.教派冲突 D.大国干涉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的成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华约的建立

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说美国是霸气仍存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大病初愈的巨人,欧洲是凝聚力正在加强的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巨人。这是对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的形象解读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世界政治民主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 D.世界文化多元化



上述图文反映了苹果手机的生产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出了

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电子信息化 D.文化多元化

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器轰鸣,火车飞驰 ②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③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④②

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就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状况。他的作者是

A.德莱塞 B.海明威 C.马克·吐温 D.斯托夫人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C.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D.经济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回顾辉煌,借鉴教训。
请依照要求,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行探究学习,并完成下列问题。(共13分)
[了解历史线索]
(1)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结果
1917年11月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年国内战争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21年
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年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组成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8年-1937年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941年-1945年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取得胜利
1991年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巨变

 
[进行历史判断]
(2)下面是关于苏联历史的几段评述,请结合所学进行判断,并在正确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在错误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    )
②斯大林模式一无是处。                                           (    )
③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    )
[借鉴历史教训]
(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根据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分析苏联改革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借鉴意义?

解读名言,感悟智慧。(共12分)
……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请回答:
(1)上述文字出自一位美国总统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这位总统是谁?当时美国面临的困境被称为什么?
(2)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状况,美国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调整工业生产?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政府是如何“给人民以工作机会”的?这样做还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政府面对困境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什么特点。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共15分)

(1)上面是学生们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次将其填写完整。
                                                                           
                                                      


(2)请参照范例,从图1、图2、图3中任意选择一幅,进行说明。
在二战中,共有2100多万苏联人和700多万德国人死于战火。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父辈也深受其害。施罗德父亲在东线战场上被苏军打死;普京的父亲在列宁格勒战役中负伤,哥哥阵亡。
2005年5月6日,两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欧洲胜利日”前夕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施罗德强调,德国发动的那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坏的战争之一”,尽管他这一代人与二战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所有德国人还是应当永远对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承担责任。普京指出,德国人民对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并不应负有集体罪责,他们也是纳粹统治者的受害者。“即使是在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当时的苏联领导也呼吁人民不要把德国平民与纳粹分子视为一体”“我的家人也从来没有仇恨德国人”。两国领导人还共同强调,无论是德国人还是俄罗斯人都“有义务永远记住那场战争”,两国将共同为加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稳定与安全而努力。——摘编自新华网《专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
(3)依据新闻材料,概括普京和施罗德是如何看待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责的?
(4)两位领导人的历史反思对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试当编辑,完成设计。(共10分)
下面是一份还没最终完成的历史小报。请你再次编辑,完成设计。
名称:                                   

(1)把栏目一、栏目二的内容填写完整。
                    ②                  ③             
                    ⑤                  ⑥             
(2)依据所学,仿写栏目三(举出一例即可,2分)。
请把答案写在栏目三的空白处
(3)结合小报内容,给它取一个恰当的名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