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地理 / 八年级 / 月考试卷

广西平南县八年级上学期十月份月考地理试卷

2021-12-27    20    310   

与我国陆上邻国的一组国家是

A.朝鲜、文莱 B.蒙古、韩国
C.尼泊尔、老挝 D.越南、马来西亚

以下行政单位中,相当于我国二级行政区的是

A.重庆市 B.贵港市
C.西藏自治区 D.云南省

读“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A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A.乌鲁木齐 B.拉萨 C.成都 D.西宁

图中四个省区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图中D省区的简称是

A.黑 B.云 C.粤 D.陕

图中四个省区中,被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A.A B.B C.C D.D

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总人口约为

A.12.95亿 B.13.41亿
C.13.63亿 D.14.13亿

以下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乡村向城市集中
B.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C.内陆高山、荒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
D.沿海平原地区人口较稠密

属于我国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是

我国的民族共有

A.56个 B.55个 C.54个 D.52个

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 B.壮族 C.回族 D.汉族

我国傣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盛会是

A.三月三歌节 B.火把节
C.那达慕大会 D.泼水节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A.西北、东北、东南 B.西南、东南、西北
C.东北、西北、西南 D.东南、东北、西南

我国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是

A.广西 B.云南 C.新疆 D.西藏

我国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势 B.季风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A.高原、盆地 B.丘陵、山地
C.盆地、丘陵 D.平原、丘陵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地形区是

A.柴达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我国内蒙古高原的形态特征是

A.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B.地势高俊,雪山连绵
C.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D.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对图中①地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湿润区 B.中温带、半干旱区
C.亚热带、半湿润区 D.暖温带、半湿润区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图中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读“中国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位于             (东、西)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                大陆东部,东临                洋。

读“中国的疆域与邻国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陆地面积约为                    平方千米。
(2)我国最南端是位于图中E处的                        
(3)图中甲处为我国的邻国                         ,乙处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4)图中A处是我国的            海;B处是我国的         岛;C处是我国的             海峡。

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三列山脉①                、②                  和③                  ,是我国地势第                 两级阶梯的分界线。
(2)图中山脉④为                        走向,山脉⑤为                   走向。
(3)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形区的名称:
A                 平原,B                           ,C                  
D                     ,E                          
(4)图中B、E两地,降水较多的是             地。
(5)我国的漠河与海口两地,冬季气温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个气候区的分界线是                         (山脉——河流)一线,也是我国                   等温线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位置。
(2)图中B地属                             气候。
(3)图中①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耕作制度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