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 / 练习检测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2期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2021-08-24    14    1629   

已知两点A(5,6)、B(7,2),先将线段AB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其缩小为原来的得到线段CD,则点A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

A.(2,3) B.(3,1) C.(2,1) D.(3,3)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7,点E为BC上一动点,把△ABE沿AE折叠,当点B的对应点B′落在∠ADC的角平分线上时,则点B′到BC的距离为( )

A.1或2 B.2或3 C.3或4 D.4或5

(·辽宁辽阳)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O与△A′B′O′是以点P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则点P的坐标为( )

A.(0,0) B.(0,1) C.(﹣3,2) D.(3,﹣2)

抛物线y=3x2+2x﹣1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的函数解析式为( ).

A.y=3x2+2x﹣5 B.y=3x2+2x﹣4
C.y=3x2+2x+3 D.y=3x2+2x+4

(·辽宁锦州)如图,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4,4),B(6,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缩小为原来的后得到线段CD,则端点C和D的坐标分别为( )

A.(2,2),(3,2) B.(2,4),(3,1)
C.(2,2),(3,1) D.(3,1),(2,2)

(·辽宁辽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OA=3,OC=6,将△ABC沿对角线AC翻折,使点B落在点B′处,AB′与y轴交于点D,则点D的坐标为           

如图,直线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A,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点C落在双曲线)上,将正方形ABCD沿x轴负方向平移a个单位长度,使点D恰好落在双曲线)上的点D1处,则a=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OBC的边OB在x轴上,OB=CB,OB边上的高CA与OC边上的高BE相交于点D,连接OD,AB=,∠CBO=45°,在直线BE上求点M,使△BMC与△ODC相似,则点M的坐标是       

如图,△ABO中,AB⊥OB,AB=,OB=1,把△ABO绕点O旋转120°后,得到△A1B1O,则点A1的坐标为     

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8,2),点D的坐标为(0,2),则点C的坐标为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抛物线上运动,过点轴于点,以为对角线作矩形连结则对角线的最小值为       

(·辽宁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不等的正方形依次排列,每个正方形都有一个顶点落在函数的图象上,从左向右第3个正方形中的一个顶点A的坐标为(27,9),阴影三角形部分的面积从左向右依次记为S1、S2、S3、…、Sn,则第4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S3的值为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在x轴负半轴上,顶点C在x轴正半轴上,顶点B在第一象限,过点B作BD⊥y轴于点D,线段OA,OC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12x+36=0的两根,BC=4,∠BAC=45°.

(1)求点A,C的坐标;
(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B,求k的值;
(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P,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并直接写出其中两个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辽宁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的两个端点是A(﹣5,1),B(﹣2,3),线段CD的两个端点是C(﹣5,﹣1),D(﹣2,﹣3).

(1)线段AB与线段CD关于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       
(2)平移线段AB得到线段A1B1,若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1,2),画出平移后的线段A1B1,并写出点B1的坐标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