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 / 期中考试

江苏徐州铜山区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2022-01-10    30    1941   

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此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一雕塑应该建在

A.厦门 B.虎门 C.澳门 D.江门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传播西方文明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指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A.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下图)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破产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火烧圆明园

口号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自强、求富”口号的提出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他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李鸿章

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汉阳铁厂         大生纱厂

A.洋务企业的产生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性作品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狂人日记》

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A                  B                  C                D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陈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你认为此表格的主题是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1898年
光绪帝
《定国是诏》
1915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

 
A.军事工业的兴起       B.政治体制的变革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近代化道路探索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现代史的开端

观察下列各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免职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上述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A.爱国 B.进步 C.民主 D.科学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如下图)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纪念塔位于

A.南京 B.南昌
C.武汉 D.北京

“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该根据地是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15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 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C.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图一油画《飞夺泸定桥》体现的是革命

A.乐观主义精神 B.英雄主义精神
C.集体主义精神 D.自由主义精神

史实与推论:每一小题2分,共12分。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把答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2.《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一带。
使清政府直接在西方列强的武装监视之下。
 
3.洋务派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送了几批学生出国留学。
促进了西学的传播,直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4.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
 
5.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6.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历史时空:每空1分,共8分。根据信息,在空格中填写相关内容。
今年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让我们重回近代屈辱而悲壮的历史,直面侵略者的狰狞面目,缅怀抗争者的英雄气概。

(1)1860年,      联军攻入北京,放火烧毁圆明园;而在江浙,我们看到太平军奋勇抗击着美国人      招募组成的洋枪队。
(2)我们看到了      指挥清军,痛歼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新疆;在黄海海面,我们目睹了致远号在管带      指挥下,英勇抗击日本海军。
(3)在天津,为抗击八国联军,    率领义和团一度攻入紫竹林租界;清军将领
    奋勇冲锋在前,最后壮烈牺牲。
(4)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致了        的爆发,它也成为了         革命的开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在联合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进一步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三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一场战争失败后签订条约的情景?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阶级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是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        》。
(4)材料一、三涉及的两个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救国探索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什么主张?洋务派提出什么主张?他们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辛亥革命有什么影响?
(3)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这场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上述问题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过程与特征。

阅读下面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代战争史上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英雄史诗。
请回答:
(1)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