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三 / 月考试卷

湖南省省澧县、桃源、益阳三校高三联考生物试卷

2021-08-23    45    663   

下列基本单位对应有误的是

A.核酸:核苷酸 B.酶:氨基酸
C.纤维素:葡萄糖 D.进化:种群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分离各种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
②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③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④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⑤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⑥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⑦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通常采用去核、核移植等方法

A.①②⑤⑦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⑥ D.②④⑥⑦

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B.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C.细胞中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胰岛素、蛋白质、脂肪的合成过程中需要供给氮源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
B.脂肪检测和观察中,可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也可向花生组织样液中滴加苏丹Ⅲ染液
C.健那绿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中,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不相同

真核生物中,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生物膜都主要由膜蛋白实现功能
D.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即为主动运输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可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二氧化碳的生成
B.胃蛋白酶的合成
C.ATP的合成
D.抗体的合成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适于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Fe3+和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降低了活化能,同时给过氧化氢提供能量
C.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与激素一样使用后立即被灭活,所以活细胞中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酶

慢跑和剧烈奔跑,在消耗同样多的葡萄糖的情况下,哪个过程释放的能量更多

A.慢跑
B.剧烈奔跑
C.产生的能量一样高
D.无法判断

如下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下列关于“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C.人体细胞鲜重中碳的含量高达55.99%
D.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都是2:1,因而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膜和细胞膜、核膜、高尔基体等膜结构有直接联系
B.蓝细菌与乳酸菌一样都属于细菌
C.真核细胞中的mRNA均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D.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有核糖体,间接体现蛋白质的重要作用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
B.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C.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不能转化成热能,用于维持体温
D.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断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

下列有关图中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B.都未涉及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
C.都可发生在人体生长发育的任一时期
D.都始终存在核膜、核仁等结构

蓝藻与黑藻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有拟核    ②均能进行有氧呼吸     ③都有线粒体      ④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都有染色体 ⑥遗传物质都是DNA    ⑦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A.②③⑥⑦
B.②④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⑥⑦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中,并且要消耗能量
B.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转运进入红细胞
C.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含有DNA,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B.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C.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D.缺镁时叶片发黄,与正常叶片相比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差异显著

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l、2中的两种生物膜上都发生能量的转换,且转换形式相同
B.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C.图l中的A是[H],图2中的B全来自丙酮酸和H2O
D.由于图1、图2中的生物膜来自不同细胞器,所以它们的主要成份不同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寿命短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寿命长的细胞有丝分裂能力强
B.单细胞生物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的
C.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前期

下图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错误的是

A.若1表示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B.若1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4可分别表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C.若1表示RNA的种类,2-4可分别表示tRNA、rRNA、mRNA
D.若1表示可遗传的变异,2-4可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用途广泛,可用于制疫苗;在基因工程中也可做运载体
B.一般来说,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组成病毒的化合物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氨基酸、磷酸、五碳糖和5种碱基等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所选材料中,分裂期时间长的,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不一定大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淀粉和淀粉酶,检测实验结果不能选用斐林试剂
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紫色区域不断缩小
D.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

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其各自的父母都正常,但他们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他们生了一个正常的小孩,这个孩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

A.4/9 B.5/9
C.14/27 D.1/2

紫花和白花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性状可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16
C.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D.亲代紫花植株测交后代紫花∶白花为1∶1

下图为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6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乙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Ⅲ-7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Ⅱ-5与Ⅱ-6后代乙病的再发风险率为1/4

某动物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A.60%           B.45%            C.50%             D.40%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B.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C.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D.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其蛋白质

图中a、b、c表示生物体内三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过程中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不同肽链的合成
B.转运1号氨基酸的RNA含有起始密码子序列
C.在不同功能细胞中进行b过程的基因存在差异
D.科学家研制了一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体的致病基因不表达,则该物质很可能是干扰了细胞内的a、b和c过程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DAN连接酶
B.只有嘌呤与嘧啶配对,才能保证DNA两条长链之间的距离不变
C.外侧交替连接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以及内侧的碱基共同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五碳糖

科学家以含有14N标记的NH4Cl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再将一大肠杆菌转移到15N的普通培养液中连续培养4代,然后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预期密度最小、密度居中、密度最大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A.0、2、6
B.1、2、13
C.0、2、14
D.14、2、0

下图简要概括了在真核细胞内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③过程中有所不同
C.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
D.③过程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并在核糖体上移动来完成该过程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患白化病(不考虑突变),则双亲均为杂合子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C.无籽西瓜不可育但无籽性状可遗传
D.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A.育种技术操作简单
B.单倍体植物生长迅速
C.诱导出苗成功率高
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结果
B.细胞衰老后,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C.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细胞中表达了解旋酶、DNA聚合酶,则说明细胞已经高度分化

以下关于染色体和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基因组的2万多个基因平均分布在正常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上
B.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C.中心法则概括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规律
D.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父母正常,子女患病,是因为致病基因自由组合形成
B.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
C.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等手段,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D.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工诱变育种不一定出现人们所需要的性状
B.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都用到了基因重组这一原理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还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基因型AaBb的植物自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为9/16

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地区黑色桦尺蠖和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所以该地区桦尺蠖未进化
B.S基因频率的增加是由于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C.桦尺蠖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D.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图甲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DNA)在细胞核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乙表示在细胞质中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③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遗传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过程;由图可知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之间化学键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图的结构或物质中含有的大分子物质有_____________。
(4)组成细胞的4类主要化合物除图甲、乙所包含的外,还有_________,组成它的化学元素主要是_________。
(5)与植物相比,动物特有的二糖是_________。

下表表示某地环境因子和两种植物的相关数据统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刻
光照强度/lax.m-2.s-1
温度/%
湿度/%
空气中CO2/μmol.mol-1
紫藤胞间CO2/μmol.mol-1
国槐胞间CO2/μmol.mol-1
8:00
593
30.4
49.9
381
329.5
214.5
10:00
1385
31
51.8
295
67.8
77.06
12:00
1473
32.4
38.3
343
205.6
205.6
14:00
1042
32.4
29.5
248
314.6
220.6
16:00
832
32.7
28.9
246
335.2
234.2
18:00
97
28.8
24.9
260
350.1
250.1

(1)上午8点,空气中CO2浓度极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
(2)两种植物在12点均未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从表格中数据来看,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上午10点,国槐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此时__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给紫藤供应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18O2。分析其最可能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

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处于___________期,图2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图2细胞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由图1细胞分裂而来。
(3)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形成的四个精细胞,其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4)用32P标记该动物造血干细胞中的所有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多次分裂。若已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16和4条,推测这个细胞最早出现在第__________________次分裂的分裂期细胞。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A、a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图1所示。图2表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请回答:

(1)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雄果蝇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F1雄果蝇能产生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3)从F1中选出红眼果蝇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粉红眼果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

下图为几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

(1)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可表示为AABBDD(如甲图所示),则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条。
(2)丙为人工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图,其培育方法是用普通小麦和黑麦(2n=14)杂交,然后用___________处理得到的;与二倍体植物相比,多倍体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
(3)将甲、乙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可育的是___________ (填“甲”或“乙”)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