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 / 期中考试

江苏连云港东海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2021-08-20    29    1804   

1992年8月22日,陕西某村民采到一不明物体,手感柔软,生长迅速。科学家通过活体培养、显微观察等研究后认为,它是我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珍稀生物——黏菌复合体,俗称“太岁”。下列证据中,与判断该不明物体为生物无关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 B.有呼吸作用
C.手感比较柔软 D.能快速生长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李时珍 B.孟德尔 C.达尔文 D.袁隆平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A.上网搜索资料
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C.用放大镜看蚂蚁
D.进行人口普查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

A.用仙人掌来研究植物叶的光合作用
B.用百合花来研究植物体内有无运输水分的结构
C.用纸蝴蝶来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用小青菜来研究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下列视野中能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最多的一组镜头是

A.5×10 B.10×40 C.15×10 D.15×40

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A.9>6 B.6<9 C.6>9 D.9<6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 D.向右下移动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树林,虫儿离不开花草”。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改变环境 D.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水量过多  B.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下面是几幅小明所绘的植物地上部分模式图,你能从中找出表示乔木的吗?

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之间合作关系的是

A.蝴蝶与花的关系
B.骆驼与仙人掌的关系
C.工蜂与雄蜂的关系
D.蜜罐与找蜜鸟的关系

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通过“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你认为下列环境中相对湿度最大的是

A.撒哈拉大沙漠
B.内蒙古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华北平原的农田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某种生物能够在环境中生存取决于它

A.数量是否众多 B.能否大量繁殖
C.能否适应环境 D.能否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中,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
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
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
D.农田中全部的白菜和菜青虫

当年红军在过草地时,常常会有人员或马陷入沼泽中。你认为该草地属于下列哪种生态系统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C.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
D.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内部也有生物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以下哪一项会破坏环境

A.垃圾分类处理
B.回收废旧电池
C.节约用纸
D.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王大爷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你认为他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氧气浓度
C.合理施肥
D.增加温度

韭黄和蒜黄是我们冬季常吃的蔬菜,它们的叶片呈黄白色,这是由于人们在这些蔬菜生长过程中,没有给予它们

A.肥料 B.水分 C.光照 D.适宜的温度

下图甲为显微镜操作的步骤,图乙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A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
(2)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该步操作为______________。
(3)进行图甲C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
(4)部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三个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欲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转动              ,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用               进行调节。

西安市第8中学学生陈重光在平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有了一个不简单的发现。她的发现在2003年获全国科技成果大奖。
陈重光家里为饲养小鸟而养着黄粉虫。一天,她发现铺在虫盒底部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大胆地作出推测“_________________”,然后她开始了实验。她将十多只黄粉虫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经过几天的喂养,她不但发现了虫子确实在吃塑料餐盒,而且通过称量证明:虫子体重在增加。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后,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陈重光同学的假设。
(2)陈重光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黄粉虫的目的是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4)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5)陈重光同学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类环境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

分析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1)你认为在百草园中影响皂荚树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两项即可)
(2)下列哪项不是蝉、云雀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

A.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C.能繁殖 D.能排出废物

(3)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_环境。
(4)斑蝥的体色与它生活的环境不同,这种体色属于_______色。

请分析回答: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滴加碘酒检验。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片经过酒精脱色后变成   色。
(3)滴加碘酒后,图一中________部分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__。
(4)如需做“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可以选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以上步骤有一步不需要,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