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一 / 期末考试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2021-08-20    22    2241   

下列诗句体现地球公转和自转现象的是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夏季某日正午时刻,北半球P地直立竹竿没有日影,而此刻正北数千千米外的Q地直立竹竿的长度与其影长相等,则P、Q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00 km B.3000 km
C.4000 km D.5000 km

联系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岩石圈物质循环 D.水循环

下图为某年11月26日02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甲地的天气特点是

A.低温阴雨 B.寒冷干燥
C.风雪交加 D.晴暖无风

下图中表示北京市在P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日平均气温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非洲大陆纬度大致相当的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相比

A.甲地年均温大于乙地
B.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乙地
C.两地均为雨热同期
D.两地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对于甲、乙两地的推断正确的是

A.雨季成因:都受西风带控制
B.植被类型:甲地为草原,乙地为雨林
C.海拔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沿岸洋流:甲地为暖流,乙地为寒流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城市1月均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仅从城郊间热力环流考虑,郊区甲点1月份的风向大致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点的月均温至少相差2℃
B.甲点1月份的风力很可能小于乙点
C.西郊的热岛强度小于南郊
D.该城市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上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③ B.⑤
C.⑥ D.⑦

2015年5月20日15时,厦门突降暴雨,市区内涝严重。造成这次厦门市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
B.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
C.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
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

2011年11月3日,“厦门号”帆船从厦门启航,历经十个多月的环球航行,于2012年9月14日上午回到厦门。下图示意“厦门号”帆船环球航行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流经下列海区的洋流性质为寒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在下列海区航行时,逆洋流航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帆船所经过的合恩角附近海域,海浪汹涌,其原因主要是

A.离南极大陆近,极地东风强盛
B.纬度最高,气候寒冷
C.寒暖流交汇,海水上升作用强
D.海域宽阔,西风强盛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断层 B.断层、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

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
B.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C.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
D.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

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河段

A.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B.堆积岸位于曲流西岸
C.沙洲甲将与东岸相连 D.古民居多分布在东岸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左图为某丹霞地貌景观,该地貌是由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红色砂砾岩层,经地质作用形成的堡垒状山峰;右图是三大类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该山体堡垒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 B.距海较远
C.降水较多 D.纬度较低

夏季绿洲的最高气温显著低于其毗邻的沙漠、戈壁,水分的蒸发量也明显较小,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绿洲与周边沙漠、戈壁的这种气候差异,被称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冷岛效应”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绿洲与沙漠、戈壁之间

A.大气环流的差异 B.热力性质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距海远近的差异

“冷岛效应”有助于绿洲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综合性

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位于戊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该日,甲、丙、己、庚四地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__,最短的是__________。
(3)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时。
(4)此时,甲、己、庚三地中,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__。
(5)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乙飞往丁地,其飞行方向为先向__________再向__________。

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左图中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______风,其气流的干湿状况是__________。
(2)右图中实线表示__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
(3)左图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右图中的__________(时段)。
(4)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若左图示意目前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__(填“更大”或“更小”),该季节最可能是__________季。

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区域水循环过程,右图示意左图中某一河段(虚线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左图中的线段上用箭头标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左图中甲地貌是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
(3)右图的河段位于左图中的__________(“平原”或“山地”)。
(4)右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段偏向河流的_____(“凹”或“凸”)岸,这是因为凸岸受__________(“侵蚀”或“堆积”),河床较浅,而凹岸则相反。
(5)右图中①、②两地中,可能最早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__地,适合布局港口的是__________地。
(6)左图中的河流是否有结冰期?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量

A.春季较多 B.夏季较多
C.秋季较多 D.冬季较多

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A.夏季风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湖泊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示意某湖泊各月水量盈余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湖泊的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12月 B.3月
C.6月 D.9月

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A.西欧地区 B.地中海地区
C.东南亚地区 D.东亚地区

下图为某地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由08时到20时,图中②地

A.气压降低,气温持续降低
B.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
C.天气由晴转阴雨
D.风力逐渐减弱

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增强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减弱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某驴友驱车前往我国华北某山区,发现一处由花岗岩形成的“鲲鹏落草原”景观(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鲲鹏落草原”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该驴友发现该山北坡植被以森林为主,而南坡以草原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北坡为

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
C.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
D.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下图示意日本樱花最佳观赏日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日本樱花最佳观赏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降水量
C.地形 D.洋流

甲、乙两地的樱花最佳观赏日期可能是

A.甲:3月27日,乙:4月12日
B.甲:3月24日,乙:4月9日
C.甲:3月27日,乙:4月15日
D.甲:3月18日,乙:4月14日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莱州湾(如下图)海域面积约为6967 km2,每年海冰分布面积约为3600 km2,冰厚约15 cm,封冻期长达近4个月。研究发现,海冰的含盐量仅为海水的六分之一。
某研究机构将采集的海冰被切碎后,通过传送带输送到蓄冰池,再通过物理方法使其内部的淡水冰晶和盐水卤泡分离,最终获得淡水。目前淡化海冰的成本约为6元/m3,将来有望降到4元/m3以下。

(1)分析冬季莱州湾海面易封冻的主要原因。
(2)分析海面封冻对莱州湾海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针对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有人提出大规模开发莱州湾海冰的建议。你是否赞同这项提议,请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