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 / 期中考试

福建审漳州市诏安县山区片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2022-01-11    32    2214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成为侵华急先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清政府拒绝中英互派使节的要求
C.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鸦片商的利益
D.英国国内资产阶级的唆使与鼓动

浙江慈溪一带流行的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A.太平军 B.八国联军 C.清军 D.英法联军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

A.辛亥年 B.甲午年 C.辛丑年 D.戊戌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打开中国的国门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帮助清政府维护统治 D.占领中国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

A.吴淞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沪铁路 D.京张铁路

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一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1894年 B.1905年 C.1910年 D.1911年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不包括

A.民主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

辛亥革命以后谁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

A.李鸿章 B.慈禧太后 C.袁世凯 D.陈独秀

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

A.《中外纪闻》 B.《民报》 C.《万国公报》 D.《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自强和求富 B.社会主义
C.民主和科学 D.师夷长技以自强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应在

A.2010年 B.2003年 C.2000年 D.1998

下列对科举制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隋朝设立               B、完善于唐朝
C、宋元八股取士             C、废除于清朝末年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1905年拍摄《定军山》
C.20世纪初有声电影的出现
D.阮玲玉等优秀演员的走红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中你不可能见到的是

A.报纸 B.握手 C.电脑 D.裹脚

科举考试和近代高等学府同时并存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下列战争和条约相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尼布楚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下列反映抗争奋进的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共和    ②变法维新    ③自强求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过我过领土的国家有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改错题: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我国台湾地区。

改错题:新文化运动喊出了“尊孔复古”的口号。

改错题:在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失败了。

改错题: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北京创办。

改错题:在厦门开往诏安的动车上,小李问小王:“你知道中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哪条吗?小王不假思索回答:“当然知道,是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改错题: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狂人日记》,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改错题:1906年,福建诏安的张举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改错题:辛亥革命后,代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被完全推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1)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3)材料二是由谁提出来的主张?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说出新文化运动另外一个代表人物。
(4)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国父领导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
——马英九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讲话
材料二: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不需要我们的活动。
——1919年《湘江评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2)若要了解辛亥革命后民国临时总统权力和限制,你会选择查阅哪部文献该文献有何历史作用?
(3)材料二揭示了辛亥革命有何不足之处?

读图观察,回答问题。
某班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请你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时间点A和D,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它们分别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
(2)北京在时间点B遭遇了哪场浩劫?除此之外,北京还在哪场战争中遭受浩劫?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时间点C与时间点E两处发生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4)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两个主题是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你有何感悟? 

读图说史
 
(1)图A、B、C分别是谁,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2)请分别指出他们所参与最重要的历史活动。
(3)以上三个历史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