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二 / 期末考试

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2021-08-19    44    1731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以是单倍体
D.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A.动物进食对唾液腺分泌活动的影响
B.运动强度的大小对汗腺分泌量的影响
C.降雨的多少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D.害虫的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下列生理过程不会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B.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C.细胞中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D.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

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永久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
C.大脑皮层S区受损患者能正常讲话
D.短期记忆与海马形状的脑区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属于内环境的是

A.血红蛋白呼吸酶 DNA聚合酶
B.受体载体消化酶
C.二氧化碳尿素维生素
D.糖原麦芽糖血浆蛋白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的第三步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B.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的表达
C.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D.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

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滥用抗生素会使得“耐药性”细菌发生定向变异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是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关于稳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目前普遍认为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B.正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A.去除田间杂草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一个生态系统在任何时期其能量的输入与输出都是基本相等的
C.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对捕食者必然有利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B.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D.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可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收缩
B.一次性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增加
C.细菌再次入侵人体→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细菌
D.短时间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能够双向进行的是

A.生长素在枝条中的极性运输
B.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肝细胞中苯丙氨酸与苯丙酮酸的转化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C.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D.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数量增加

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据报道,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选择特定的外源DNA片段并将其嵌入到细菌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这些片段便可作为一种免疫因子,抵抗DNA裂解酶入侵,此项技术有望解决某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难题。这种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DNA分子杂交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现在转基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前不久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进入市场,旨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水产产业,不过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目前只能在加拿大和巴拿马饲养。关于转基因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史上很多难题,是有利无害的
C.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提示潜在的安全性
D.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在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替代传统食品

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能够聚集辐射,辐射对人的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辐射引起的

某高等生物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下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

A.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B.②与④上的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
C.图中基因位点①②③④可能分别是A、b、 B、b
D.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中
②和③所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过程②中逐代自交,那么自交代数越多纯合植株的比例越高
B.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同,③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
C.育种过程②⑤⑥中需要进行筛选,筛选不会改变任何一个基因的频率
D.经过①和⑦过程培育的品种和甲、乙品种基因型不同,但是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

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某同学给几个刚进食的小鼠的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小鼠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是患者,12名未婚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

A.7.5% B.6% C.5.6% D.8.1%

某岛屿在1937年引入一批荷兰兔,后来研究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得到下列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A.从表中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380左右
B.该种群进入这个环境后呈“S”型增长
C.该物种进入该岛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越来越多
D.该种群的增长原因之一是岛屿食物和空间充裕

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果蚁与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的形式传递给真菌

下图是内环境相关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中,b过程比a、c重要
B.人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b中
C.过程b、c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
D.从图可知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液、淋巴

下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切断e,刺激外周神经(远离中枢的位置),能引起收缩反射
B.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e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C.突触小体是由上一个神经元树突或轴突膨大形成
D.d部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下列各选项与图示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a代表胰高血糖素,b代表胰岛素
B.若X表示所有酶的活性,则a代表pH大于7,b代表pH小于7
C.若X表示初级消费者,则a代表生产者增多,b代表次级消费者增多
D.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a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代表甲状腺激素

神经纤维上有依次排列的四个点A、B、C、D,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表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1.AB 、2.BD 、3.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表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的有

A.1、2           B.1、3          C.2、3        D.1、2、3

某男孩下丘脑受到损伤,不会导致他的

A.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B.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C.睾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D.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某同学在剧烈运动中大量出汗后,其机体内发生的以下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重吸收水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重吸收水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重吸收水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重吸收水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抗原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反应,同时释放出某种信号。 机体内的树突细胞(具有树状分支和吞噬功能的细胞)获取信号后会引发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树突细胞识别抗原与糖蛋白密切相关
B.致敏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
C.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将处理后的抗原暴露在体液中,由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而被清除
D.树突细胞释放更多递质,加强免疫细胞的联系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关于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下图是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B.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
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一个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探究生长素浓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实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
B.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种子的浸泡时间和温度均是实验的无关变量,但是都能影响本实验的结果
D.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生长素浓度在10-6-102g/l之间对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

黄瓜幼苗的生长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图是黄瓜幼苗体内赤霉素(GA)、乙烯对生长素(IAA)的影响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GA是通过生长素而促进幼苗生长的
B.IAA与乙烯对幼苗的生长起拮抗作用
C.GA含量的改变,会影响IAA含量的变化
D.IAA促进生长的原理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图是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的向地性实验中,若测得的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a,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
B.茎的背地性实验中,若测得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a,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在a~c
C.顶端优势现象中,若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a,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
D.无论是根的向地性还是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4过程将会加强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4过程
C.若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减弱,则C液将会减少
D.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含有葡萄糖的现象

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下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牵张反射属于      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      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      。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舒张,其生理意义是     

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      实现的。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它们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丙。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用含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kJ。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请根据图1、图2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       (填编号)分泌量的增加,使细胞内呼吸作用增强,从而增加        ,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如果注射的激素B超 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      模式。
(3)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        模式调节分泌量。

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     
(3)E、F实验的推论是      。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      引起的。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      ,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      填图中字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