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一 / 高考试卷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之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2020-03-18    25    1711   

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c-d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试管苗的光合速率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 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 B.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C. 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C14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C14。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C3植物的淀粉和 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 C14
B.C3植物和 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 C14
C. 随光照强度增加,从 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 C14C4大量积累
D.C3植物叶肉组织和 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 C3中可检测到 C14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    

A.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 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 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D. 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 含量的变化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的结构
C. 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 ATP的酶
D.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 RNA自由进出

I.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
(2)实验结果表明,在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II.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素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素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园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两组。
(2)A组各花盆中B组各花盆中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条件下培养。
(4)6周后,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
结果预测与分析: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 有氧呼吸产生的[ 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 无氧呼吸不需要 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 H]的积累
D. 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B. C. 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
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丙酮的作用是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 RNA B. 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C. 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图1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被动运输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和 ATP提供能量
B.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 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古有l29个氨基酸和l29个羧基
B. 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 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D. 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不同生态环境对植物光合速率会产生影响。某课题组测定生长于A地(平原)和B地(山区)银杏叶片不同时时间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

(1)植物中叶绿素通常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型叶绿素。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影响下,部分结合型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成为游离型叶绿素。AB两地银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①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完成总叶绿素含量与采样日期关系的二维曲线圈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导致银杏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2)为提取银杏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 。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 
(3)a、b是7月1日和10月1日B地银杏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典型照片,推测  (填字母)是10月1日的叶绿体照片,理由是

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谢与光能转换的物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U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B. 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 分解,产生电子流
C. W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
D.Y德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B.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膜

C.

转录的mRNA: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

D.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澡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征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甲藻pH分别设定为6.0、7.0、8.0、9.0、10.0,在黑暗中放置12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说明原因: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p、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C~30°C,最适温度为25°C左右,当温度为9°C和33°C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Ⅱ.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面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如下表: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不变、减少)

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 a运输
B. 与方式 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 方式 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a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 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 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 ATP均在膜上进行
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 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 细胞质基质中的 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B. 叶绿体被膜由双层膜组成
C. 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D. 类囊体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H]和 H2O B. HATP C. ATPCO2 D. H2OCO2

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光强(mmol光子/m2·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龙眼
光能利用率(%)
--
2.30
2.20
2.00
1.80
1.60
1.50
1.40
1.30
1.20
净光合速率(μmol   CO2 / m2·s)
-0.60
2.50
5.10
6.55
7.45
7.90
8.20
8.50
8.50
8.50
芒果
光能利用率(%)
--
1.20
1.0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净光合速率(μmol   CO2 / m2·s)
-2.10
1.10
3.70
5.40
6.50
7.25
7.60
7.60
7.60
7.60

A.光强大于0.1 mmol光子/m2·s,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小
B.光强小于0.5 mmol光子/m2·s,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
C.光强大于0.7 mmol光子/m2·s,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