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一 / 期末考试

[广东]2009—2010学年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监测

2020-03-18    53    1325   

真核生物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为                                    

A.减数分裂 B.无丝分裂 C.有丝分裂 D.以上3种方式都是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凋亡受到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控制
C.细胞凋亡是种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若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则该染色体的正确形态是

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或防治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
B.致癌基因的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
C.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D.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将

A.发生改变 B.部分改变 C.不改变 D.随机改变

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发现的不同之处是

A.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B.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C.分裂中期的特点不同 D.染色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一般描述为分裂间期、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分裂末
期,按此描述的分裂过程排列①~⑤显微照片,相应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③→⑤→④→②→① D.④→⑤→③→①→②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B.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C.细胞衰老时呼吸速率加快
D.细胞坏死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无机盐      ④激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某高一同学在新生军训时,脚底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浅黄色液体是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外液

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a点对应浓度时,根停止生长
B.b点相应浓度是促进根生长的最佳浓度
C.在c点对应浓度时,仍可促进根的生长
D.在d点对应浓度时,根的生长受到抑制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血浆的pH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C.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是下列哪个结构受到了影响?

A.小脑 B.脊髓 C.大脑 D.脑干

下列有关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皮肤血管多数收缩 B.汗液分泌减少
C.骨骼肌出现“战栗” D.皮肤散热增加

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B.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

A.听觉功能 B.视觉功能 C.语言功能 D.运动功能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有运动 B.失去感觉的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下列选项中,必需大脑皮层参与的活动是

A.膝跳反射 B.憋尿 C.呼吸 D.血管收缩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内的两种细胞产生的激素,都能对血糖浓度起调节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拮抗作用 B.协同作用 C.促进作用 D.抑制作用

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⑤、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靶细胞 C.T细胞 D.浆细胞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因缺乏淡水,则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速度迅速 B.作用范围较广泛
C.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D.作用时间短暂

关于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一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B.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右图表示人体激素的分泌、运输、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
B.激素分泌后经特定线路由导管运输到靶细胞
C.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疾病
D.激素起作用后仍能重复使用,不需源源不断补充

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产生的
B.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免疫系统过弱导致的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D.人体的免疫系统只具备防卫功能

右图中X代表的细胞是

A.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
C.浆细胞 D.记忆细胞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行为、吸毒、输血等途径感染
D.与艾滋病患者的任何接触都可能染病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生长素总是促进植物生长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 B.乙烯 C.生长素 D.赤霉素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下列对激素调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调节反应速度迅速
B.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来协调的
C.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D.激素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反应时间短

首先分离出的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   

A.2,4—D B.苯乙酸 C.吲哚乙酸 D.吲哚丁酸

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与植物顶端优势密切相关的激素是

A.乙烯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生长素

取a、b两段玉米胚芽鞘,切去尖端,使其不再产生生长素。把a段正立、b段倒置放置进行如下图的实验。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的接受块能使失去尖端的胚芽鞘c向右弯曲,而乙组的胚芽鞘d不弯曲。

实验说明:
①甲组的接受块含有生长素                 ②乙组的接受块含有生长素
③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④生长素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水果、蔬菜是用植物激素刺激其生长发育而成熟的,人们担心儿童吃了这类水果、蔬菜后,会出现性早熟。科学研究证实:此类水果、蔬菜并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下列有关的解析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与人的性激素的结构不同 B.植物激素对人的性成熟没有作用
C.植物激素在水果、蔬菜中含量很低 D.植物激素不能转化为人的性激素

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D.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

右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A.4000尾 B.3200尾 C.1600尾 D.800尾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果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体积增大
B.第17-29天,成虫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的增长率下降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S”型曲线和“J”型曲线是反映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下列属于“S”型曲线形成条件的是

A.食物(养料)充足 B.没有敌害 C.没有竞争 D.资源、空间有限

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
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某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在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是

A.琼脂块 B.液体培养液 C.血细胞计数板 D.显微镜

填写概念图:
   ①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③  
细胞外液                       ④   
(存在与细胞外,约占1/3)     
(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  ②   )       ⑤   
图中,①为        ,②为         ,③为        ,④为       ,⑤为          

5分)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该图是         (填写“动物”或“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2)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分裂             期的细胞简图。
(3)图C时期细胞处于         分裂时期,内含       条染色体。
(4)图D表示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了          ,并逐渐扩展,最终使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某人的手被图钉扎到,随即产生了缩手反射,反射弧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当图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沿着            传向脊髓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分析后,兴奋由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作出缩手的应答反应。此人在产生缩手反应之后立即感到手指刺痛,这是因为兴奋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上传到位于           的痛觉中枢而产生痛觉。
(2)皮肤受伤后,环境中的病原体乘虚而入。当病原体进入体液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可起保卫作用,这种防卫并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        性免疫。
(3)如果病原体突破了上述防卫,机体就会产生专门抗击特定病原体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称为          。若病原体侵入机体细胞,机体会通过         免疫方式让宿主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而被消灭。

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下面左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模式图,右图是左图的简化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受到寒冷刺激后,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使左图过程      (填图中数字)的活动首先增强,经过一系列作用,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等多种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________ ____的共同调节。
(2)在上述调节活动中,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肝细胞,则肝细胞被称为该激素的        
(3)右图的“甲”代表         ,它分泌的激素“乙”的中文名称为              
(4)左图中过程④和⑤说明激素分泌存在着         调节机制。请在右图中用箭头表示该过程。

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似。某同学决定探究萘乙酸(NAA)对促进萌发种子胚轴生长的最佳浓度范围,做了如下实验。
① 配制7组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作为培养液。
② 在培养皿底部铺3层纱布,分别用清水和7种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润湿,并标号。
③ 选取大小相近的番茄种子作实验材料,在每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50粒种子。
④ 盖上培养皿,观察胚轴的生长情况。
⑤ 三天后,测量每个培养皿中的萌发种子胚轴长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浓度(mol/L)
清水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胚轴平均长度(mm)
11
12
13
13
11.5
10.5
8.5
7.5

请根据上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            
(2)NAA对促进萌发种子胚轴生长的最佳浓度范围是                          
(3)请在下边坐标系中绘出不同培养液中番茄胚轴长度变化的曲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