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一 / 期末考试

[黑龙江]2010年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2020-03-18    34    1113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右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如果Ⅲ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

A.1/4 B.1/3 C.1/6 D.1/8

32P,35S(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在DNA中找到32P,而不能找到35S,此实验不能说明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下列关于细胞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
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C.基因碱基对一定是3的倍数,因为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D.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C+T)/(A+G)=1

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历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说明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下代不可能出现的后代是

A.色盲男孩 B.血友病女孩
C.白化女孩 D.血友病又色盲男孩

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4,则在其互补链、整个DNA分子中,这一比值分别是
A.0.4和0.4    B.0.6和1     C.2.5和1    D.0.4和1

在大豆体细胞内,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之间转移通常不发生

A.从DNA→DNA的复制过程
B.从DNA→RNA的转录过程
C.从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从RNA→RNA及RNA→DNA

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乙表示DNA转录
②共有5种碱基
③甲乙中的A表示同一种核苷酸
④共有4个密码子          ⑤甲→乙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关于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的15N的DNA链占总链的7/8
B.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DNA片断,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该DNA连续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80 B.120 C.280 D.420

先天性愚型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致病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营养不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分别是

A.R型细菌和R型细菌   B.R型细菌和S型细菌
C.S型细菌和S型细菌   D.S型细菌和R型细菌

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需要碱基

A.3000和3000 B.1000和2000 C.2000和4000 D.3000和6000

线粒体DNA 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一个母亲患有线粒体DNA 损伤疾病,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其子女中只有男孩可能患病 B.其子女中只有女儿患病
C.子女均正常 D.子女均患病

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错误的叙述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D.基因决定果蝇的性状

不属于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

A.干扰素 B.伤寒疫苗 C.青霉素 D.溶血栓剂

正常情况下,将成熟的花粉粒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幼苗时,细胞内不可能出现的是

A.染色单体形成 B.染色体联会  C.DNA复制 D.染色体复制

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用小麦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6个

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Bb的个体占78%,基因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8% 82% B.36% 64% C.57% 43% D.92% 8%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因为

A.共同进化 B.生存斗争 C.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体液—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运载体”分别指的是

A.噬菌体、质粒、动植物病毒 B.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C.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D.DNA限制酶、DNA连接酶、动植物病毒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强刺激b点,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C.强刺激c点,a、b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
D.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A.组织液→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与“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关的概念:

(1)填写有关内容:
    ②    ③    ④    ⑤    ⑥   
(2)由A、T、C参与构成的①和⑥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多少种?   
(3)②发生的场所主要为    ;    ③发生的场所为    
(4)在动、植物细胞的         (填一种细胞器)中也有①物质,可以进行②③过程.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亲本
性状

非糯性   抗病   花粉粒长形

非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圆形

糯性   抗病   花粉粒圆形

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长形

(1)若采用花粉粒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      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          。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颜色形状及数目,预期花粉粒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为                                  
(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                  ,在该组合产生的F2中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小麦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                ;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F2出现矮杆抗病的概率是            
(2)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             方法,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       时期进行处理;用                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叫         ,其优点是                                              。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            

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表示有关的结构, B、C、为激素,请回答问题:

(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A中的       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的[    ]                                    
增多,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2)饭后,人的血糖浓度增加,依靠B降低血糖浓度,B的化学本质是           ,其作用机理是                     
(3)该图反映出人体可通过                方式调节生命活动。该调节方式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                       
调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