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一 / 期末考试

[广东]2009~2010学年度广东省增城市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卷

2020-03-18    50    778   

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设计了对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在遗传学上称为 

A.测交 B.杂交 C.自交 D.正交

家兔皮下脂肪,白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仔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否则仔兔的皮下脂肪为白色。这种现象说明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相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受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

下列表示的基因型是

A.AaXHXH B.AABb C.AAXHXH D.aaXHXh

在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

A.大肠杆菌 B.水绵   C.小麦  D.玉米

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右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GG×gg B.GG×Gg C.Gg×Gg D.gg×gg

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它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Rh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夫妇的Rh血型都是Rh血型都是Rh阳性,已生3个孩子中有一个是Rh阳性,其他两个是Rh阴性,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的概率是
A.         B.         C.         D.

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的纯合体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

A.3/4 B.1/4 C.3/16 D.1/16

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为重组类型植株约为

A.160株 B.320株 C.480株 D.720株

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染色体的唯一成分                        B.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  D.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苷

同源染色体指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A.马蛔虫受精卵 B.成熟花粉粒 C.小鼠睾丸 D.叶芽

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优越性表现在通过有性生殖

A.可增加遗传物质重组的机会 B.可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一致
C.产生的子代都是二倍体 D.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子代数量

人的一个上皮细胞中DNA含量约为4× 10—6ug,则人的一个受精卵、成熟红细胞和精子中的DNA含量分别约为

A.4×10—6、4×10—6和2×10—6 ug B.4×10—6、0和2×10—6 ug
C.2×10—6、4×10—6和4×10—6 ug D.8×10—6、0和4×10—6 ug

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子细胞的是。。。。

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下列有关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症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B.红绿色盲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红绿色盲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近亲结婚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

下列最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是..

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B.嘌吟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D.碱基对排列顺序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分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

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①DNA的复制     ②RNA的复制     ③转录     ④翻译     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B.烟草花叶病毒 C.T2噬菌体 D.引起AIDS的病原体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A.600个 B.900个 C.1200个 D.1800个

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依次存在于

A.信使RNA和转运RNA B.DNA和信使RNA C.DNA和转运RNA D.DNA和tRNA

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从

A.蛋白质→RNA B.RNA→DNA C.DNA→RNA D.DNA→DNA

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C.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生育健康的孩子。下列与优生无关的措施是

A.适龄结婚,适龄生育 B.遵守婚姻法,不近亲结婚
C.进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检查 D.产前诊断,以确定胎儿性别

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 B.苯丙酮尿症 C.猫叫综合症 D.多指症

八倍体小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8 B.4 C.21 D.1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染色体数目加倍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碱基与磷酸基相连接 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

A.完全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字列发生变化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C.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

以下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状态下生物的突变率是很低的 B.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C.突变后的性状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D.生物体所发生的突变通常是有害的

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分析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若要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来模拟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遗传情况,应准备       个小桶;若用有色的小球代表等位基因,应准备           种颜色的小球。
(2)实验取球的过程中,要闭上眼睛,同时取球,这目的是要保证                     
                      
(3)如果某同学按照正常方法取球,但是实验结果与理论推测差异较大,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4)从理论上推测,实验最后的结果中YR配子出现的比例占                    
(5)从理论上推测,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有              种。

下图示意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回答:

(1)转录的模板是[      ]         中的一条链,该链的相应段碱基顺序是                       ,转录过程遵循             原则。
(2)翻译的场所是[       ]                        ,翻译的模板是[    ]               ,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        ]               ,翻译后的产物是                       
(3)图中①运载的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是                ,在DNA分子中转录此密码的链上相应的碱基顺序是                

以下为生物学家格里菲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几个实验:
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在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细菌。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1)实验③说明                                                对小鼠无毒害作用;实验④说明                                                                            
                                              
(2)该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型中,很可能含有促成这一转化的遗传物质,但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还不能被证明。请你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写出主要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主要步骤和预期结果
                                                                          
②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分离得到的蛋白质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在小鼠体内没有发现活的S型细菌。
③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分离得到的DNA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在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型细菌。
结论:                                                                 

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2 米左右。下图是该家族遗传系谱。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家族中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___________性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该基因可能是来自___________个体的基因突变。
(2)若II1和II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若IV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男孩,这个男孩成年时身材矮小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3)该家族身高正常的女性中,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传递身材矮小的基因。

下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1) 此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此时有四分体       个,染色体       条,DNA分子         个。
(2) 可以和1号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染色体。
(3) 请在右面方框内画出该细胞下一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只画其中一种情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