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语文 / 中考 / 中考试卷

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3-04-20    15    369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yú) 秀(qí) 粗(kuàng) 级而上(shè)

B.

祷(qí) 争(zhí) 红(fēi) 阳奉阴(wéi)

C.

傥(tì) 职(chèn) 涡(xuán) 伤痕累(léi)

D.

娑(pó) 见(piē) 侦(jī) 间不容(fā)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选聘 安祥 锋芒毕露 轻歌曼舞

B.

恣雎 陨石 吹毛求疵 相辅相承

C.

震悚 禁锢 浮光掠影 忸怩作态

D.

斟酌 旁骛 重峦叠障 千钧重负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的领域,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

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播映,作家梁晓声也倍受关注,因而家喻户晓

C.

全社会都要响起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人才强国,科技强国。

D.

“此爱跨山海”的援藏教师陈洪顺,为教育事业悲天悯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许。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组织开展“青春百年”主题活动,使我们树立了为青春踔厉奋发的信心。

B.

数据中心在服务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将不断加强自身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

C.

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D.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又一次飞跃。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热得难受”是补充短语,“基础设施”是主谓短语,“重视语文”是动宾短语。

B.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了比输的修辞。

C.

“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是并列关系复句。

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下》。

B.

茨威格,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C.

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D.

《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岸。“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阳”相对。

古诗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到官归京》)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厚。(王维《使至塞上》)

4)心忧天下,情系苍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的崇高理想和济世情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在追梦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自身的不足,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6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古诗文中,也有很多抒发鸿鹄之志的经典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

《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之所以不怕野人的攻击,是因为入口的扶梯上通有高压电。

C.

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同朋友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老马和小马,他们的悲惨情景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D.

在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对他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亚,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的达雅,以及他的妻子丽达。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并且给我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就动身,国为我可以跟着回到临时首都去的一部分通讯部队同行。他同意打一个电报给他们,告诉他们我就要来到。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作品,概括出的整体印象。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劳动将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为此,学校要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

1)学校将要布置一面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宣传墙,请你为宣传墙设计两个栏目。

2)学校准备在校内开展关于劳动课程内容设置的调研。如果你作为学生代表,请你推荐两项具体的劳动课程内容。

3)小林的妈妈担心劳动课影响小林的学习,想让他在劳动课时向老师请假。如果你是小林,将怎样劝说妈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

②苟完:大致完备。

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

④瀹(yuè):煮。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讼充斥 狱:

园蔬 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

(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阅读《集成电路——社会信息化的“引擎”》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集成电路是通过在半导体基片上制作晶体管、电阻、电容和导线等,控制电子在固体中的运动,并封装在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子器件。人们由其形貌,给集成电路取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芯片。

②集成电路的主要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最丰富的元素——硅。人们常见的砂石中,就含有硅元素。一块黑褐色的硅石片,看上去不起眼,但经过人们的创新设计和加工制造,便成为集成电路。自1958年集成电路发明以来,随着设计和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单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就处理器而言呈每24个月增长一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现在,集成电路已经可以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上百亿个晶体管。

③得益于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占地150平方来,重30吨,耗电140千瓦,计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如今,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并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研究、太空探索、基因测序、天气预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移动通信领域,也得益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进步,通信网络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第五代移动通信枝术(5G)已经普遍应用。

④手机、电脑、卫星、高铁、工业机器人中的集成电路千差万别,但都做着类似的事:信息的获取、存结、处理和传输。以集成电路与软件构成的信息中枢,已经融入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构筑信息社会的基石。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为更准确地进行流调,手机扫码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还有汽车导航、网购商品、数字支付,都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集成电路构成的信息终端之间,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的交换。

⑤未来,集成电路将在更多维度和更大空间发展起来,前景广阔,信息化社会和数字时代需要这样的“引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相信这一朝阳产业将从多维度、多方面推动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说明了哪些内容。

(2)第③段中加点词“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集成电路的主要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丰富的元素——硅。

B.

单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每24个月增长一倍。

C.

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

D.

在移动通信领域,通信网络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 G )己经普遍应用。

阅读《秀发上的红绸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秋天渐渐远去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对来自巴丹吉林大漠深处的信。信里装着一截大漠里生长的骆驼刺,信的署名是:云。我的眼睛顿时模糊起来,以后无数个日日夜夜,系着红绸带的云的影子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②云是我穿上军装后在大西北认识的一个女孩,我们的相识纯属巧合。一次,我在部队执行紧急的救援任务时,身负重伤,住进了原兰州军区总医院。我的病友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云便是她的女儿。

③当时,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在我昏迷的日子里,每天都要输血或插氧气管,头上伤口的疼痛无法用语言形容。当我从昏述中醒来的时候,发现云已帮我把带血迹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她告诉我,她是一名护士。当时我并没在意,只是觉得她很特别。从此,红绸带每天都穿梭在医院里。

④当我的疼痛缓解时,她跑到书店买书读给我听,这种精神的慰藉伴随我度过住院的日日夜夜。她那投入的神情和柔和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一种神奇的力量,仿佛一束明亮的光照着我,那一刻,疼痛竟会慢慢消失。现在回想起来,我真心地感谢云带给我的这段非同寻常的阅读经历。

⑤后来我才知道,她其实不是医院的护士。云告诉我,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在大西北某基地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她说她热爱军人,不仅仅因为父亲是一名军人,还因为她知道军人付出了很多……在医院住院的日子里,她那秀发上的红绸带,时时伴我左右,发出柔和、温暖的红光,渗入我灵魂的暗房。

⑥半年后,我奇迹般地恢复了。记得那天要出院时,云邀请我照张相做个留念,我欣然答应。

⑦拍照回来的路上,细雨绵绵。我们默默地走着,不知不觉到了医院门口。她转过头望着我,并从自己包里取出一套医疗用品,也是用一根红绸带系好,当作礼物送给我。我看见她红红的眼圈,满是不舍,她只对我说了一句:“姐,你照顾好自己,以后我也去当兵。”说完,那秀发上的红绸带和她一起消失在蒙蒙细雨中……

⑧又过了半年,她真的走进军营,而且是在她父亲曾经当兵的大漠里服役,不过她来信告诉我,她长长的秀发已被剪成短发,秀发上的红绸带也不再系了。

⑨多年后,我已经离开部队,但云的英姿飒爽,以及她的那份真诚和美好,会如红绸带一样永远鲜艳,成为我心中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云彩……

(有删改)

(1)请分析本文以“秀发上的红绸带”为题目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出“云”为“我”做了哪几件事。

(3)请理解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4)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谈谈第⑨段的作用。

阅读《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由此可见,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②奋斗能请写壮丽的青春之歌。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责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五四运动以未的100多年,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广大青年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为了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广大青年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建功立业:为了让中华民族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广大青年开拓进取,勇做改革弄潮儿,用青春激荡的奋斗热情,唱响时代的青春之歌。

③奋斗能展现最美的青春姿态。当代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生逢盛世、重任在肩。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大批90后、00后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逆行,守护人民生命安全,让人深受感动。我国冰雪健儿敢打敢拼、超越自我,向世界展现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说:“我能够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时代,感到十分幸运,我要努力为中国冰雪运动添彩,为祖国贡献青春和力量。”新时代的青年,不怕苦、不畏难,用肩膀扛起责任,展现了当代青年应有的风采。

④奋斗能激发豪迈的青春梦想。这个伟大时代为每个青年提供了实现青春梦想、创造人生辉煌的机遇。青年要倍加珍惜这个时代,更加自觉地肩负时代使命,把个人的青春理想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以梦为马、激情奋斗,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彰显当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传达当代中国青年的奋斗决心,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点染生命的底色。

⑤广大青年要胸怀党和人民、磨炼坚强意志、锤炼过硬本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接力赛中,要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全力跑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成绩,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收获无限精彩。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判断两个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并分别阐述理由。

【链接材料】

材料一:青年干部黄文秀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将最关的年华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她说:“我委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

材料二:卢永根,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他为人低调、生活俭朴,并将积蓄捐赠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我国医学研究事业。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怎样奋发向上,做有为青年。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着我们。山泉叮咚,是来自自然的悦耳之音;生命拔节,是来自成长的顽强之音;关爱叮咛,是来自师长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是来自青年的奋进之音……

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诗歌、戏剧除外。

2)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