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中考 / 中考试卷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卷

2024-09-20    20    442   

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 1000 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A.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

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

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

C.

《史记·殷本纪》的记载

D.

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A.

因征服越族而制

B.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南北政权对峙

B.

江南经济开发

C.

书法艺术成熟

D.

北方民族交融

如图所示的运河(

A.

旨在开发珠江流域

B.

以都城长安为中心

C.

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D.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铁木真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

A.

创制契丹文字

B.

统一蒙古草原

C.

建立女真政权

D.

设立行省制度

如图为1920年在《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作者意在(

A.

描绘考生科举备考场景

B.

倡导世人积极尊孔复古

C.

鼓舞学生参加五四运动

D.

激发读者学习知识热情

1945829日,重庆《大公报》向世人报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来了

A.

开启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征程

B.

体现了中共胸怀天下的情怀

C.

加速了美国侵略中国的步伐

D.

避免了国共划江而治的局面

小宇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位天才,28岁时患有耳疾,后来两耳完全失聪。即使这样,他依然创作出《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不朽之作。这位天才是(

A.

贝多芬

B.

巴尔扎克

C.

达尔文

D.

梵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战争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人们流离失所。这段材料反映了二战的(

A.

历史背景

B.

主要过程

C.

重大战役

D.

重要影响

下表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

抵御少数民族

B.

开展友好交流

C.

反抗外来侵略

D.

进行边疆治理

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大部分音乐工作者转入敌后或大后方,创作了《游击队歌》《八路军进行曲》等作品,之后这些作品被广大军民传唱。这反映了(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B.

正面战场取得巨大战绩

C.

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热情高涨

D.

各条战线欢庆抗战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

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古巴比伦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B.

雅利安人建立了社会等级制度

C.

西欧庄园是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D.

日本自646年起进行大化改新

苏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九(1)班同学按时序对其探索过程进行了排序,其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十月革命

C.

十月革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下列年代尺所示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体现了(

A.

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

B.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C.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D.

亚非拉国家坚持不懈的斗争

近年来,南极冰山在加速融化,全球人口在快速膨胀。这将带来(

A.

生存环境恶化

B.

淡水资源充足

C.

人均资源增多

D.

性别歧视消除

某中学以“探寻古代诗歌里的历史意义”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背景

探寻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价值,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任务之一。南宋遗民谢枋得在《与李养吾书》中说:“大丈夫行事,要讲究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道义),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一已成败得失)。”下列四位诗人围绕项羽的重要史事作了各自评述。

材料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忍辱负重)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北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虞歌曲尽怨天亡,潮落沙平旧战场。千里江东羞不渡,六朝曾此作金汤。

——(清)姜宸英《乌江诗》

公孙落魄叟回肠,破庙题篇事可商。(包羞忍耻)一入有心人眼底,化作天地大文章。

——章士钊(1881-1973年)在《柳文指要》里评价杜牧的《题乌江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大力等《五千年中国简史》

【明确目标】

(1)据活动背景,概括本次探究目标。

【实施探究】

(2)任选一首诗歌,归纳其内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评述的主要意图。

【总结反思】

(3)依据上述探究过程,写出你的收获。

发展的方略就是破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据图2,归纳其体现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史实说明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认识。

某中学聚焦世界近代史板块,围绕世界近代历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开展深度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制作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内含的两类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