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地理 / 中考 / 中考试卷

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地理试卷

2024-11-22    26    412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个家园的表面积约是(

A.

4 万平方千米

B.

6371 平方千米

C.

5.1亿 平方千米

D.

6137 平方千米

2024年夏季奥运会将于7月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巴黎的经纬度大约是( 49°N2°E )。据此可推断出巴黎所处半球位置是(

A.

西半球、北半球

B.

东半球、南半球

C.

东半球、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的变动

B.

海啸的作用

C.

人类的活动

D.

火山的喷发

北京市某日天气预报:晴,气温 10~15 ,其中 15 大概出现在一天中的(

A.

日出前后

B.

上午10时

C.

午后2时

D.

日落时分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此地的气候特点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冬温夏凉,降水均匀

C.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

全年高温多雨

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候复杂多样

B.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C.

地形以平原为主

D.

矿产资源丰富

下列俄罗斯的工业部门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是(

A.

钢铁工业

B.

军事工业

C.

航空航天工业

D.

消费品制造业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波斯湾的石油外运航线A要绕行甲大洲南端的(

A.

好望角

B.

白令海峡

C.

霍尔木兹海峡

D.

苏伊士运河

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位于(

A.

纽约

B.

旧金山

C.

洛杉矶

D.

华盛顿

我国科学家一般在11-12月抵达南极地区开始科学考察,主要原因是(

A.

此时是南极地区极夜时期,风雪小

B.

此时是南极地区的雨季

C.

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D.

此时南极地区冰川比较坚固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东南稠密西北稀疏,体现这一特点的地理分界线是(

A.

黑河—腾冲

B.

漠河—腾冲

C.

漠河—昆明

D.

黑河—昆明

夏季风给我国带来丰富的降水,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

A.

大西洋、印度洋

B.

太平洋、印度洋

C.

太平洋、北冰洋

D.

太平洋、大西洋

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政策,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十万余册。完成下面小题。

1)课本的循环使用,可直接保护的资源是(

A.

煤炭资源

B.

石油资源

C.

土地资源

D.

森林资源


2)读下图,这种资源在我国的主要分布位置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送货上门网购的优势之一,最适合送货上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水路运输

北京中关村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最有利条件是(

A.

有众多的科技人才

B.

有便利的交通

C.

有众多的旅游资源

D.

有众多人口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A.

苏州

B.

杭州

C.

无锡

D.

上海

港澳回归以来,经济得到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对外交往更为活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发挥着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以博彩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是(

A.

B.

C.

D.


2)港澳与祖国内地联系十分密切,在生产生活中主要由祖国内地供应港澳的是(

A.

劳动力、管理

B.

信息、技术

C.

原料、资金

D.

燃料、淡水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A.

巴西

B.

印度

C.

澳大利亚

D.

中国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山峰与B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2)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3)图中河流E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

4)通过测量,乙地气温是 9.8 ,此刻甲地气温约是________

5)甲丙两地图上距离约是 1.5 厘米,则甲丙两地实地距离约是________米。

6)从乙点和丁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①和②爬到A山峰,大多数人选择路线②的原因是:________

我们的世界是由各具风采的大洲和大洋组成的。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问题。

1)⑤和⑥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

2)②大洲的居民以________种人为主。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填数字)。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填数字)

4)④大洲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_语。

5)从发展水平看,①③⑥大洲中大部分国家属于________国家。

6)①大洲气候复杂多样,其中________气候分布最广。该大洲河流众多,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的主要原因是地势________

亚洲地域辽阔,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读印度半岛图东南亚地区图,回答问题。

(一)知位置 晓概况

1)从北回归线与甲、乙两半岛相对位置可知,两半岛大部分都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2)甲半岛西临A________海。B________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________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乙是________半岛,半岛上山脉、大河大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二)明特点 析原因

4)水稻是甲、乙两半岛的主要粮食作物,得利于两半岛均以________气候(气候类型)为主,水热条件优越。

在不同国家之间比较分析,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读澳大利亚图巴西图,回答问题。

1)甲是________平原,这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植被),该植被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世人关注。

2)乙是巴西首都________,位于________高原。

3)丙是________(山脉)。

4)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________”

5)一个国家要发展和进步,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巴西和澳大利亚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________”

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这片宽广的土地上,谱写了灿烂的时代篇章,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领土最北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填字母),邻国E________

2)主要聚居在B省级行政区域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其传统节日是________

3D________岛,它和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都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岛上的________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4C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________,它所濒临的海洋是________海。

河流是陆地与海洋的使者。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甲________山。

2)黄河流经上、中游分界点A________后,进入乙________高原。乙高原东起丙________山,在这里常见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

3)黄河流经桃花峪后进入丁________平原,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________”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我国区域________(填数字)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

2)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________

3)②、③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AB________________一线接近。

4)②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____带,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_

5)④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________。(答一条即可)

东北三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迎来经济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2020年全国粮食稻谷总产量21186万吨,全国人均147.1千克。其中东北三省稻谷产量4008万吨,占全国18.9%,东北三省人均406.9千克,是全国人均粮食产量的2.76倍。

材料二:2024年元旦假期期间,黑龙江旅游人气火爆热度屡创新高。全省累计接待游客(昵称“小土豆”)6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旅游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364.7%。其中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万人次,多项旅游数据突破历史之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大爆出圈。

材料三:“东北三省图”及“哈尔滨第25届冰雪大世界景观图”

(一)辨地形 说农业

(1)由材料三中“东北三省图”可知,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________,________。

(2)①表示________平原,农作物一年________熟,这里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是我国的“北大仓”。

(3)由材料一可知,东北三省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答一条即可)

(二)析交通 谈发展

(4)北京的游客乘火车到哈尔滨游“冰雪大世界”,需途经的铁路线A是________线。

(5)结合材料二及我们的冬季生活体验,从气候角度分析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项目的有利条件:________。(答一条即可)

(6)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火爆出圈,带动了全省的经济发展。请你为家乡齐齐哈尔增加知名度献策献计:________。(答一条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