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中考 / 中考试卷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历史试卷

2025-01-14    18    314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

解决社会问题

B.

推崇西周制度

C.

顺应自然法则

D.

树立君主权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反映了当时(

A.

政权的更替

B.

江南的开发

C.

科技的进步

D.

民族的交融

初中历史课程强调“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是(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材料反映了宋代(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兴盛

C.

商贸的繁荣

D.

对外交往密切

在“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小明同学参与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展。根据下列图片推断这一展区的主题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光耀千古的古代科技

C.

交通事业的发展

D.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

B.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C.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D.

15世纪初,明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

中国人民的抗争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洋务运动兴办了许多新型的工矿企业,产生了新型的职业人土,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等。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大多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等部门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巩固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抗日战争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下列抗战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

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

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

外邦人和奴隶

B.

成年男性公民

C.

成年男子

D.

全体居民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深刻影响这一文件制定的是(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

城市化进程加快

B.

贫富分化逐渐加剧

C.

生产力发展迅速

D.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

A.

背景和过程

B.

背景和意义

C.

过程和性质

D.

性质和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B.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波茨坦公告》的发表D. 《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引领中国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52年,我国工业化的起步点仍然很低。工业总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3.1%,重工业又只占工业总产值的35.5%。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落后于工业发达的国家,也落后于印度这样的新兴独立国家。因此,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我国陆续建立起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阅读材料一,请从材料中任选一次会议,简述其重大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历史事件有什么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怎样理解中国改革“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万人参观了英、法等西方大国展示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将博览会的展馆照得通明透亮。

——摘编自《大国堀起》解说词

材料三:自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中国的航天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他们将在太空驻留约6个月,执行载人航天工程第三十二次飞行任务,计划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博览会上展示的“创造发明”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指出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航天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使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全球治理仍然需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方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下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围绕“全球治理”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运用两个史实,逻辑清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