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地理 / 中考 / 中考试卷

2024年山西省中考地理试卷

2025-04-21    9    42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不同地区存在着时间差异。为方便旅客,很多酒店大厅墙壁上挂着世界部分城市的电子时钟。下图示意某酒店的电子时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

地球形状

B.

地球大小

C.

地球自转

D.

地球公转

(2)图中显示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

A.

5 小时

B.

6 小时

C.

5 小时

D.

6 小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纬度最高的极地科学考察站是(

A.

秦岭站

B.

长城站

C.

泰山站

D.

昆仑站

(2)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A.

中山站

B.

黄河站

C.

秦岭站

D.

长城站

(3)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择在2月前后是因为当地(

A.

昼夜等长

B.

昼短夜长

C.

暖季黑夜长

D.

暖季白昼长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每年8~9月,很多牧场会举办剪羊毛比赛。下图示意澳大利亚某地的绵羊—小麦混合经营农事安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文材料反映了澳大利亚(

A.

先进的制造业

B.

古老的动植物

C.

粗放的种植业

D.

发达的养羊业

(2)剪羊毛比赛期间,正值小麦(

A.

犁地期

B.

播种期

C.

生长期

D.

收割期

智能制造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贯穿制造全过程,实现了制造系统全智能化,提高了制造业的质量、效率与核心竞争力。下图示意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首都北京处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

A.

环渤海集聚区

B.

长江三角洲集聚区

C.

中西部集聚区

D.

珠江三角洲集聚区

(2)珠江三角洲集聚区位于我国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3)影响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分布的关键因素是(

A.

交通运输

B.

市场需求

C.

人口数量

D.

科学技术

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下图示意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文材料可反映出中欧班列(

A.

速度越来越快

B.

运费越来越贵

C.

运量越来越多

D.

运距越来越长

(2)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的主要影响是(

A.

方便人们出行

B.

加强经贸往来

C.

保护生态环境

D.

提高旅游收入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为中心,市民步行直线距离仅需15分钟即可享受购物、社交、文化、休闲、医疗、健身、教育等多种便民服务。下图示意幸福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育才中学位于荔湾社区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2)从幸福社区到红星便利店的直线距离步行需要(

A.

5分钟以内

B.

5~10分钟

C.

10~15分钟

D.

15分钟以上

(3)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交通拥挤

B.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C.

推进节能减排

D.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欧洲和非洲的区域差异与联系

课题资料:

资料一 区域差异 世界上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欧洲是发达国家聚集的地区,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非洲很多国家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使经济稳步增长,但仍然与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

资料二 区域联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与其他区域存在联系,需同其他区域开展经济交流与贸易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资料三 阅读示意图 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图1)、2022年欧洲和非洲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图2)、欧洲和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图3)。

课题思考:

(1)描述欧洲和非洲的纬度位置差异。

(2)从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方面比较欧洲与非洲的差异。

(3)分别归纳欧洲和非洲的进出口产品特点,判断两大洲在贸易往来中获得利润更多的大洲。

(4)为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探究资料:

资料一 地势特点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资料二 地形特点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在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资料三 阅读示意图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图1)、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

探究思考:

(1)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任选一个阶梯,写出其主要地形类型。

(2)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河流、降水的影响。

(3)指出我国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与地势的关系。

(4)从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中,任选两方面简要说明我国地形特点对其发展的影响。

【地理研学】

研学主题:游三晋·画家乡——感受山西生态环境美如画

研学背景:路遍锦绣山河,弘扬三晋文化。某学校开展了以“游三晋·画家乡——感受山西生态环境美如画”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研学资料:

资料一 走进表里山河 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称,外有大河、内有高山。西部,黄河自北而南奔腾而下;东部,八百里太行,自然风光雄奇壮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游历太行山后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资料二 体会三晋文化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山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和纪念地。

资料三 感受生态之美 近年来,山西坚定向绿而行,加快打造美丽山西的步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幸福感显著增强。

资料四 阅读示意图 山西省部分研学地点(包括旅游景点和红色景点)示意图。

研学思考:

(1)“山西”意为大山之西,古称“河东”。写出其中“山”、“河”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中“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描述的地理现象。

(3)请你从图中推荐一处研学地点,并说明推荐理由。

(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列举两条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具体做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