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A. |
早期人类起源 |
B. |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
C. |
冶炼技术水平 |
D. |
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
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 |
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
B. |
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
C. |
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
D. |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
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
A. |
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 |
B. |
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
C. |
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
D. |
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
唐朝诗人杜甫的诗由于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以下的诗句描写了唐朝夔州的( )
A. |
生产状况 |
B. |
地理位置 |
C. |
商业贸易 |
D. |
文化景观 |
下图为《明朝形势图(1433年)》,据图可知( )
A. |
长城成为明朝与鞑靼的政权部族界 |
B. |
中国的现代版图在明朝已完全形成 |
C. |
汉族、蒙古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同时并存 |
D. |
南海诸岛、小琉球等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 |
古钱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钱币形制的沿革体现了我国古代( )
A. |
文化的多样性 |
B. |
思想的开放性 |
C. |
文明的延续性 |
D. |
外交的和平性 |
19世纪60年代初,奕䜣等人委托英国人赫德和李泰国从国外购买炮舰。李泰国用了100多万两银子,在英国订造了8艘船舰,他要求清政府必须任命英国人阿斯本为中国海军司令,并由他来转达皇帝意旨,其他中国官员不得过问。材料反映了( )
A. |
清朝的官场腐败盛行 |
B. |
近代中国军事工业快速发展 |
C. |
洋务运动受列强干预 |
D. |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向外扩展 |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 |
从专制走向民主 |
B. |
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
C. |
从分裂走向统一 |
D. |
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
1939年1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程度之差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规定的实施( )
A. |
巩固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
B. |
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
C. |
改变了边区的土地政策 |
D. |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工厂内迁和教育中心大西迁,同时,还有大量川军出川。这些迁移( )
A. |
催生了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办 |
B. |
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致 |
C. |
造成了重庆地区人口的减少 |
D. |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
A.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
B. |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
C. |
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
D. |
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
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欧洲逐步走向近代社会。请回答下面小题。
(1)文艺复兴期间,工匠不再受到鄙视,人们重视纺织、制陶、制玻璃以及冶金方面的实用技术。这一现象( )
A. |
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关系 |
B. |
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
C. |
导致了欧洲城市的衰落 |
D. |
推动了西欧大学的兴起 |
(2)16、17世纪,在西欧各大城市,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如1657年瑞典建立国家银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这些新式银行开展存贷款、汇兑业务,发布市场信息以及与商贸有关的政治新闻。这反映了( )
A. |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发展 |
B. |
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
C. |
《拿破仑法典》对欧洲的影响 |
D. |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各国建立 |
某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历史人物图片,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
近代科技的发展 |
B. |
社会主义运动 |
C. |
文学艺术的发展 |
D. |
民族解放运动 |
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一度超过美国企业。为此,美国通过高额关税和强制规定市场份额等措施,打击东芝、日立等半导体企业。这反映出( )
A. |
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逆转 |
C. |
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 |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倒退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变法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开阡陌封疆”,允许土地买卖,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建立名田制,从法律上承认井田制的崩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实力大为增强。公元前230年,正式启动统一战争,秦军势如破竹,仅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统一全国。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等整编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
A.商鞅变法通过法律手段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
B.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
C.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美国不仅引进英国的机器,而且不断地改进和发明新的机器。这是美国工业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美国较早实行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1790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就通过了《专利法案》。1790—1800年,正式注册的发明专利有276项,1850—1860年达到2.52万项。除了一些机械发明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轧棉机的发明人惠特尼还发明了滑膛枪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此后,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得到推广,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成本,大大推动了美国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3)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推动工业革命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材料三:2015年和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迅速增至2022年的60%以上,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据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整编
(4)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加快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并指出实施这些举措所取得的成就。
建筑承载历史价值,某校九年级(1班)以“建筑与时代”为主题,开展了探究学习,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识古代建筑】
(1)对以上图片所示建筑的外部特征,除高度、颜色方面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察?
(2)小王同学准备今年暑假外出研学,请你从以上四幅图片中为他推荐一个景点,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 探近代建筑】
(3)根据任务二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
A.“解放碑曾被命名为‘精神堡垒’和‘抗战胜利纪功碑’”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 )
B.两座不同风格的建筑都承载着人们对正义、进步事业支持的情感。( )
(4)请从任务二中任选一幅图片并结合所学,探究修建该建筑的历史原因。
【任务三 析现代建筑】
(5)根据任务三的图文信息,分别概括它们反映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时代条件。
阅读某老师制作的学习资料卡片,完成任务。
请以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选择卡片中的一个方面,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两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