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齐、晋、楚乃至吴、越等诸侯国争当“盟主”。获得盟主身份意味着( )
A. |
拥有分封诸侯的权力 |
B. |
成为诸侯国的“大宗” |
C. |
免除交纳贡赋的义务 |
D. |
取得号令各国的地位 |
《齐民要术》提倡在市场附近种植速生树种以获利。隋代长安大量屯兵,出现“樵贵帛贱”的现象。唐中期“京师苦樵薪乏”,后期百姓甚至砍伐桑树,运到市场上“卖作薪蒸”。上述现象表明隋唐时期( )
A. |
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
B. |
都城能源问题突出 |
C. |
自然生态环境好转 |
D. |
市镇经济开始崛起 |
明弘治年间(1488-1505),进士邝璠编撰《便民图纂》,内容强调“以衣食生人为本”,涉及生产、生活、医疗等,同时将所引图幅中一些艰涩的诗歌改写成通俗易懂的民歌。明中后期,此类日用之书十分流行。这反映出当时( )
A. |
朝廷强化社会控制 |
B. |
士大夫生活平民化 |
C. |
知识受众范围扩大 |
D. |
四民社会结构打破 |
清代,《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数十部小说被翻译成满语印行。另《大清律例》规定,对内容“秽恶”的小说“尽行销毁”,如再制作、售卖、阅读,加以刑处。这使( )
A. |
通俗文化发展陷入停滞 |
B. |
法律体系完成了儒家化 |
C. |
君主专制统治趋于僵化 |
D. |
传统社会伦理得到维护 |
据研究,19世纪上半叶,江南的地权相对集中,此后一段时期,一些府县地权趋于分散。例如1888年,有报道称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大部分土地掌握在个体小农手中。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西方列强入侵 |
B. |
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渐发展 |
C. |
太平天国运动 |
D. |
农村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 |
20世纪初,围绕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等问题,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良派称“旬月之间,薄海内外,欢呼庆祝之声动天地”,梁启超认为“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
新政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 |
B. |
新政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
C. |
改良派阻止了革命发展进程 |
D. |
革命派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
下表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上表可用于说明根据地( )
A. |
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巨变 |
B. |
农民的土地要求已获得满足 |
C. |
开始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这一规定( )
A. |
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实行 |
B. |
开启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 |
C. |
规范了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 |
D. |
确立了科教文化发展方向 |
14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贵妇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现在有时间的人却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就失去了时间。”15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一位银行家说:“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
教皇权威遭到彻底否定 |
B. |
“因信称义”受到普遍尊祟 |
C. |
世俗追求冲击宗教观念 |
D. |
“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传 |
有学者评论,当一个手织女工从织机旁站起来休息时,没有其他人等着接她的活去完成下一个工序,但是“在棉纺厂中,所有的机器都是开动着的,时刻都需要有人照看”“是机器迫使工人接受工厂纪律的”。这可以表明工业革命期间( )
A. |
生产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
B. |
机器大生产推动人身解放 |
C. |
工厂纪律保障工人劳动权益 |
D. |
工人劳动自主性极大提高 |
伏尔泰说:“像牛顿先生这样十个世纪里只涌现一个的杰出的人物,才真正是伟大的……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
A. |
倡导平等反对君主立宪 |
B. |
反对专制提倡理性 |
C. |
推翻生物起源的神创论 |
D. |
开创近代实验科学 |
1943—1944年,美国发行了几部电影,赞扬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态度与行动。到40年代末,这些电影又成为批判对象,剧本撰写人及主演被纳人黑名单或遭遇审查。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B. |
国际局势的变动影响价值取向 |
C. |
雅尔塔体系已崩溃 |
D. |
美国对苏遏制集中于文化领域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数学历史悠久,周代“六艺”中就有“数”的内容,历代天象观测、历法编定等均须依靠数学知识。汉代的《九章算术》通过具体问题的应用运算,在分数、开方、线性方程组、勾股等多方面领先世界。魏晋的刘徽、南朝的祖冲之及其子祖暄,都是世界级数学家。隋唐置算学,与太学并立,将前代的十部数学专著作为讲习内容。宋元时出现了以秦九韶、朱世杰等为代表的杰出数学家,明清时期,官方数学教育衰落,西学传入,中国传统数学受到冲击。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洋务运动时期,奕䜣等人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清廷遂于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在各级学堂开设数学课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已“与欧美日本并驾齐驱”,大学纷纷成立数学系。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拥有一批年轻的著名数学教授,如华罗庚、陈省身等。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设立自然科学院,开设微积分、微分方程等数学课程,培养专门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作用愈益突出,中国科学院设立数理化学部,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以来数学受到重视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等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图中概括出一种变化趋势,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概括的趋势合理,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魏献文帝、孝文帝皆年幼继位,冯太后长期主持朝政。她主张“准古典”,即遵从周汉魏晋传统制度文化,鉴于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历经动乱、学校不兴,她下令在各郡置博士、助教官,建立官办学校,又因“皇子皇孙,训教不立”,下令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创立“皇宗学”,专门教育皇室子弟。孝文帝在皇宗学学习期间,“未尝不《书典》在怀,《礼经》为事”。鲜卑人喜欢歌舞,冯太后亲自参与编写浅显易懂的《劝戒歌》300余首,并谱成曲调演唱,以鲜卑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中原文化,这些措施为进一步改革做了准备。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将她的谥号定为“文明”。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冯太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太后教育改革的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1年3月,摩洛哥非斯地区爆发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起义,法国派兵镇压。德国出面干涉,7月1日派军舰到摩洛哥阿加迪尔港,引发阿加迪尔危机。由于担心德国获得摩洛哥沿岸港口并建立海军基地,英国于21日发出警告,强调英国是处理国际事务不可或缺的角色。英国海军进入战备状态,总参谋长访问法国并视察德法边界。在英国强硬态度面前,德国同意与法国妥协,摩洛哥由法国“保护”,法国向德国转让法属刚果部分地区。11月底,德国军舰驶离阿加迪尔港,危机结束。德国对此十分失望,决心在下一次“考验”时不再退缩。同时,英法同盟的实质合作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徐弃郁《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阿加迪尔危机中的立场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加迪尔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清帝退位后,黄兴认为政治目标已实现,“将来政治竞争,但能以政见相折冲,不愿以武力相角逐”,中华民国初年的国会选举期间,孙中山专心从事实业建设,对国民党党务“一切不问,纯然放任”;黄兴则积极为国民党争取选票,并认为“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黄兴主张“法律讨袁”,反对起兵,孙中山“格于众议,只好从缓发动”,后袁世凯欲武力镇压革命党,黄兴与孙中山领导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在日本,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继续发动式力革命,黄兴主张积蓄力量,循序渐进地反对袁世凯。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人物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建立后黄兴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建立后黄兴和孙中山的政治分歧及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