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08-2020年南京市郊某乡村空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8年以来,该村产业发展方向为( )
A. |
林业 |
B. |
特色种植业 |
C. |
乡村旅游业 |
D. |
小商品加工业 |
(2)下列对2008—2020年该村空间功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土地功能单一化 |
B. |
家庭式旅游餐饮用地功能生产—生活复合化 |
C. |
各功能用地界线逐渐明显 |
D. |
水域,林地功能生活—生态复合化 |
赏花经济是指基于当地传统的农业产业或种植(引种)新的开花植物,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并能吸引游客的产业形态。其内涵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靠花吃花”,而是促进赏花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靠花吃花”相比,赏花经济( )
A. |
产品附加值低 |
B. |
投资成本较低 |
C. |
产业结构单一 |
D. |
产业链条较长 |
(2)大面积引种开花植物时,下列因素中需首先考虑的是( )
A. |
气候适宜性 |
B. |
交通便利性 |
C. |
花期长短 |
D. |
居民收入 |
在水平大气分布均匀的甲,乙两地,各选取一个空气柱(下图)。两地由于地面受热不均产生空气运动,图中箭头指示其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假设空气柱内气流没有水平位移,则图中气压( )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①=② |
D. |
③=④ |
(2)实际情况下,空气在近地面和上空某高度产生辐合或辐散,图中气流在( )
A. |
①处辐散 |
B. |
②处辐散 |
C. |
③处辐合 |
D. |
④处辐散 |
2020年4月,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西沙区,南沙区。西沙区人民政府驻永兴岛,南沙区人民政府驻永暑礁。图为南沙区海马滩,万安滩,曾母暗沙三岛礁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内,三岛礁相比( )
A. |
曾母暗沙的太阳直射次数最多 |
B. |
万安滩的昼长始终最长 |
C. |
海马滩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最大 |
D. |
万安滩的昼夜长短变化最小 |
(2)中国海警执法船在元旦期间从永暑礁出发到曾母暗沙执行公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出发地寒意正浓 |
B. |
沿途礁栖生物多 |
C. |
途中北极星位于头顶 |
D. |
抵达时遭遇台风天气 |
南极冰盖(不包括冰架)面积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8.3%,冰储量约 ,平均厚度约2100m(下图)。虽然冰盖表面气温很低,但冰盖底部温度相对较高,底部会融化,形成冰下湖泊。地球上大多数冰山来源于南极冰川,南极洲周围大洋冰山的总量约20万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所示冰下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湖水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
B. |
湖水盐度高于周围海洋 |
C. |
湖泊中渔业资源丰富 |
D. |
湖泊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
(2)关于南极洲周围大洋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明显 |
B. |
冰山融化改变了西风漂流的流向 |
C. |
冰山周围海水可形成上升流 |
D. |
冰山运动方向受极地东北风影响 |
为了解释坡度变化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有人设计了理想化天平实验装置(下图),用于演示河流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过程,天平横杆上的刻度表示河流坡降与泥沙粒度的大小。以下为实验的部分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第一步,水桶往右平移,指针向左偏转,示意河流( )
A. |
坡降增大 |
B. |
泥沙粒度减小 |
C. |
流量增大 |
D. |
沉积量增大 |
(2)实验第二步,为使天平保持平衡,秤盘往左平移,示意河流( )
A. |
水动力增大 |
B. |
侵蚀作用增强 |
C. |
流速增大 |
D. |
泥沙粒度增大 |
碳汇是从大气中清除 ,碳源是向大气中排放 ,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内储存碳的载体称为碳库。图为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虚线框内)碳循环示意图,该系统在碳循环过程中对气候的反应敏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 )
A. |
生物光合作用对大气起着碳源作用 |
B. |
土壤呼吸对大气起着碳汇作用 |
C. |
该系统对大气起着净碳汇作用 |
D. |
气温升高土壤碳排放减少 |
(2)据图可知( )
A. |
陆地生态系统净固碳量为 |
B. |
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为 |
C. |
生物净碳量为 |
D. |
土壤碳排放量为 |
(3)在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储量远高于其他碳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地形 |
B. |
气候 |
C. |
生物 |
D. |
水文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位于青藏高原向藏东南高山峡谷过渡区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具有高寒,干旱的环境特征。草地是其主要植被类型,平均气温在2.4—16.6℃之间。2000—2020年,该区域气温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显著增加,蒸发蒸腾量变化趋势为 ;年降水量约 ,5—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7.9%—95.8%,年际变化不大;生态系统水资源供给量呈下降趋势,实际土壤侵蚀量呈增长趋势。
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气温升高对该区域植被,水分和土壤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左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右图为2005—2022年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与人工输水量和年降水量变化图。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受生产,进出口和消费等诸多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进口谷物类(小麦,大麦,玉米,稻谷等)5319万吨和豆类9367万吨(其中大豆9108万吨,主要用于饲料和油料生产)。养殖肉鸡,肉鸭增重1公斤需消耗饲料约2公斤,养殖生猪增重1公斤需消耗饲料约3.5公斤。下图为2005-2021年我国主要谷物产量变化图。
(1)简述2005—2021年我国主要谷物总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提出减少粮食消耗的合理建议。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交界处,城区东西绵延70多公里(下图)。地形以山地为主,光照充足,年降水量为760—1200mm,海拔1400—1500m以下的河谷地区全年基本无冬。该市钒钛磁铁矿,煤矿等资源丰富,通过资源开发形成三个产业发展阶段(下表),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
(1)描述攀枝花市城市布局的形态,并分析其原因。
(2)分别列举攀枝花市三个发展阶段开发利用的主要资源类型。
(3)简述攀枝花市在城市转型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