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历史 / 高考 / 高考试卷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河北卷)

2025-09-16    20    46   

据考古发掘,距今约9000年前的浙江上山、河南贾湖等遗址,出土了中国特有的制作榫卯结构工具石凿;距今8000至7000年前的浙江跨湖桥、河姆渡等遗址,发现了榫卯木结构建筑。之后,此类建筑在中华大地广泛分布、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建筑形式之一。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A.

本土性和包容性

B.

多样性和连续性

C.

本土性和连续性

D.

多样性和包容性

西汉时,“刺史举民有茂材,移名丞相,丞相考召”。其中,选博士等,取明经;选廷尉正等,取明律令;选三辅令等,取治剧(剧:繁重)。据此可知,这一选官途径重在(

A.

依据政绩实效

B.

参考资品等次

C.

关注家世道德

D.

考察为官能力

南北朝之前,“川”字只有“水道、河流”之意,而《魏书》所载牛川、宁川、敕勒川等地名中的“川”,则是鲜卑语“荒野、荒滩草原”的意思。于是,“川”字有了新的义项,并沿用至今。这主要反映出,民族交融(

A.

缩小了南北差距

B.

奠定了统一基础

C.

丰富了文化内涵

D.

拓展了文学题材

南宋绍兴年间,有官员发现县吏掌握田宅买卖官印契书的印板,往往空印私卖,引发诸多争讼。因此,其建议委逐州通判用厚纸立《千字文》为号印造……每月给付诸县,置柜封记。遇人户赴县买契,当官给付,并每季核验。该建议获准施行。南宋政府这一举措(

A.

促进官田数量的增加

B.

有利于规范土地贸易

C.

推动了土地政策调整

D.

有助于遏制土地兼并

元初,有诗描绘当时杭州情景:“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纸币)通行满市廛。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城依旧使铜钱。”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杭州(

A.

大体保留了原有社会秩序

B.

娱乐活动仍旧丰富多彩

C.

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兴盛

D.

通货膨胀依然较为严重

图1、图2为不同朝代的中国北方部分驻所分布示意图。

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A.

地方行政制度出现重大变革

B.

部分城市主要功能发生转变

C.

闭关自守政策执行更为严格

D.

改土归流实施范围有所扩展

《朔方备乘》原名《北徼汇编》(徼,边界),成书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后意外被毁,1881年才得以整理刊刻。此书虽以传统考据为主,却被视作一部与“新学”“时务”相关的著作而引起士人广泛关注。这折射出(

A.

边疆危机加深促进了学风转变

B.

守旧势力对西学仍有抵制态度

C.

宗藩关系解体引发了思想革新

D.

托古改制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下表为1912年部分省份纺织工人数量统计表。

省别

工人数量(人)

直隶

772

奉天

850

江苏

35903

浙江

830

湖北

10827

山西

597

四川

58

广东

41871

广西

116

贵州

295

注:本表数字系30人以上工厂工人数,且不包括外国工厂工人数。

材料可用于证明,当时中国(

A.

男耕女织传统阻碍工业进步

B.

民族工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

洋务企业地域性特点明显

1923年12月,李大钊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劳动者不过是一个资本家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个劳动者不及一个资本家,那可加到千个,倘使能够再加到万个,终有平衡的可能了”,并展示了如下示意图。

在此,李大钊主张(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改良现有社会制度

C.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

加强工人阶级团结

下图所示年画描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某一历史场景,并题有对联:“想当年,地主掌权,吃喝穷人血肉,苦害小户,缺吃缺用缺衣裳;到如今,农民翻身,清算粮户家底,砍倒大树,分地分房分财宝。”

该年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B.

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序幕

C.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D.

配合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各地国营粮食公司即开始在市场上积极开展收购工作。国家准备了充足资金和大量布匹向农民购粮、换粮,并将所收粮食及时运到各大城市。上述举措主要是为了(

A.

支持工业建设

B.

统一物资管理

C.

稳定市场物价

D.

实施计划经济

下图为古代两河流域化解冲突主要模式示意图。

据图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A.

居民法律意识浓厚

B.

君权神授观念强烈

C.

君主专制特征显著

D.

纠纷解决机制多元

以下是对新航路开辟后某国家的描述:

①商人和水手正在全世界积极扩展它的经济领域

②创立东印度公司,授予其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

③在北美洲建有殖民地,首府是新阿姆斯特丹

符合下述全部描述的是(

A.

15世纪的葡萄牙

B.

17世纪的荷兰

C.

16世纪的西班牙

D.

18世纪的英国

19世纪,英国伦敦大多数生活垃圾都有相应的市场用途(如表),对此,有学者指出,“1800年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垃圾被赋予了回收利用的新意义”。这主要表明,当时伦敦(

A.

资源的利用效益得到提高

B.

环境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C.

基础设施建设臻于完善

D.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苏俄曾发布指令规定:“农业合作社……有权在国内出售和交换自己生产的以及本社社员生产的农产品,拥有必需的农具和材料,开办加工和销售农产品的作坊、工厂以及其他经济企业。”据此可知,当时苏俄正在推行(

A.

农业集体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新经济体制”改革

1961年,美国为解决国际收支问题,迫使西德与之达成协议,由西德增加从美国购进武器的数量,并使用美国在西欧的供应线、仓库和维修设备,直到足以抵偿1961年和1962年美国驻军西德所需的美元费用。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谈判。这主要反映出(

A.

美苏关系相对缓和

B.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D.

美国竭力维护经济霸主地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诸县令)所管之户,量其资产,类其强弱,定为九等。其户皆三年一定,以入籍帐。若五九[谓十九、四十九、五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三疾[谓残疾、废疾、笃疾]及中、丁多少,贫富强弱,虫霜旱涝,年收耗实,过貌形状及差科簿,皆亲自注定,务均齐焉。若应收授之田,皆起十月,里正勘造簿历;十一月,县令亲自给授,十二月内毕。至于课役之先后,诉讼之曲直,必尽其情理。每岁季冬之月,行乡饮酒之礼,六十已上坐堂上,五十已下立侍于堂下,使人知尊卑长幼之节。

——摘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县级官府管辖的主要事务。

2)任选上述某项事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之相关的一项制度或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科技、经济、社会、精神几条线索交叉作用、多元互动的历史,由此产生了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文化”和处于历史阶梯上不同阶段的“社会”。其中,科学技术有着特殊的能动作用,它的每一次突破,都使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演进以及现代化进程的车轮加速地转动起来。同时,科学技术自身也被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

——摘编自《文明的支点》

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北涉县境内存有较多宋代古山寨遗址,表明当时涉县农业开始向偏远山区发展。最晚到元代初期,当地开始以石堰梯田立村,涉县山区“缺水、少土、多石”,而石堰梯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保持水土、蓄雨保墒、品种选育、轮作倒茬等农业技术,有效适应和改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王金庄的石堰梯田(下图)为其中典型代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修建梯田的领导,1952—1955年通过发动群众互助,整修梯田10万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当地更是掀起了垒堰、修滩高潮,其中王金庄表现最为突出。1964年,王金庄二街组织了130名骨干,开进“古辈千年”没有开垦过的岩凹沟,历经40余天,兴建起26亩石堰梯田。之后十余年,王金庄持续兴修岩凹沟,治理高峻沟,开发桃花水岭,新修梯田500多亩。昔日“荒山秃岭草满坡”变成了“层层梯田绕山转”。1984年后,王金庄多数梯田承包到户,梯田建设与整修进入新阶段。1990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到涉县考察,对王金庄梯田给予了高度评价。

材料三:涉县旱作石堰梯田遗产地形成的“山顶林地—灌丛—石堰梯田—村落—河流/河滩地”景观结构,实现了当地有限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活态传承和利用五谷杂粮15种、瓜果菜蔬28种、野生药用植物72种。其中,花椒、核桃、黑枣、柴胡、连翘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王金庄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当地农业功能向农事体验、生态观光和产品深加工的逐步拓展,进一步为农户生计提供了多种来源与坚实保障。2022年,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材料摘编自《梯耕智慧》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涉县石堰梯田体现出的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梯田建设获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涉县石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材料摘自1933年3月8日《红旗周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的相关文章。

材料一:今年国际无产阶级纪念巴黎公社,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机中举行的……因此今年巴黎公社纪念的意义,是更加重大,而学习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以及苏联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历史创造是更加迫切了。

材料二:动员党、团、工会及一切群众组织到广大的群众中,经过各种集会、演讲和刊物宣传巴黎公社的意义与教训,并使这一宣传与拥护中国苏维埃,揭穿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紧密地联系起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谈谈对“特殊的历史时机”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的活动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