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2年,滕侯、薛侯去拜见鲁隐公,薛侯以“先封”为由要求行礼位置的次序在前,滕侯反驳说:“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于是,鲁隐公安排滕侯在先。鲁隐公的做法( )
| A. |
改革了晋谒礼仪 |
B. |
激化了嫡庶矛盾 |
C. |
破坏了分封制度 |
D. |
维护了宗法秩序 |
各地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多次出现“市”的戳记,如陶器上的“襄阳市”“马邑市”等,漆器上的“成市”“莒市”等。又四川绵竹出土的“成都市平”铁累,大足出土的“汶江市平”铁累,均应是经市府核验过的衡器。这些发现说明汉代( )
| A. |
手工业技术发达 |
B. |
市的功能多样 |
C. |
商品交易的频繁 |
D. |
市的管理完善 |
不同史籍有关郭泰的记载

根据该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A. |
郭泰碑文亡佚不存 |
B. |
郭泰品行冠绝士林 |
C. |
蔡邕撰碑语多谀辞 |
D. |
蔡邕亲撰郭泰碑文 |
开元年间,唐玄宗以节度使牛仙客政绩突出拟提拔他为尚书,但宰相张九龄认为:“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唐玄宗怒形于色道“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仍然任命牛仙客为尚书。由此可知,当时( )
| A. |
皇权相权相互制约 |
B. |
门阀观念左右朝政 |
C. |
人才任用不拘一格 |
D. |
藩镇势力逐步崛起 |
顾炎武曾说:“自三代以下,人主之于民……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于是乎教化之权,常不在上而在下。”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 |
王安石推行保甲 |
B. |
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 |
| C. |
张居正整肃吏治 |
D. |
王阳明推行“十家牌法” |
1874—1886年洋务派奏请铺设电报线路举要

由上表可知,洋务派旨在( )
| A. |
加强国防安全 |
B. |
追求经济效益 |
C. |
抵制外资侵入 |
D. |
镇压反抗运动 |
如图为清末某杂志刊登的一幅图画。该图画可用于说明( )

| A. |
中外文化交流密切 |
B. |
华侨积极投身社会建设 |
| C. |
海外华侨支持祖国 |
D. |
清末新政推动经济发展 |
在1934年红五月的扩大红军突击运动中,瑞京(瑞金)3900多名新战士,经过列宁小学学生宣传鼓动而参军者有1500人;在粮食突击运动中,列宁小学学生打锣高叫:“集中粮食呀!不要使红军哥哥饿肚皮呀!”这表明( )
| A. |
经济工作稳步推进 |
B. |
战略转移需要民众支持 |
| C. |
苏区教育成效显著 |
D. |
集中粮食服务扩大红军 |
1953年秋,天津劳动模范周志珍在写给山西丰产模范曲耀离的信中说:“咱们都成了国家的主人,在自己的工厂和土地上愉快地劳动着。这种共同的命运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把我们工人、农民的心连结到了一起。”这反映了( )
| A. |
国民经济已全面恢复 |
B. |
社会主义改造氛围正在形成 |
| C. |
农业合作化顺利完成 |
D. |
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全面建立 |
自1964年至90年代末,中法累计达成199个工业合作项目。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七十年代的“大化纤”设备、七八十年代的“超黄蜂”“小羚羊”“海豚”等多个直升机项目和八十年代的大亚湾核电站一期工程。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
| A. |
持续推进四化建设 |
B. |
努力拓宽外贸渠道 |
C. |
积极改善工业布局 |
D. |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
公元前8世纪前后,莎草纸制作方法经由地中海东岸的港口城市巴比罗斯(byblos)传到古代希腊和罗马,希罗多德以该城的名字“byblos”来命名莎草纸,书的英文单词“book”也是由此衍生而来。这体现出( )
| A. |
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
B. |
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C. |
文明的冲击与回应 |
D. |
文明的多元与多样 |
从10世纪开始,德意志地区出现了长达数个世纪的拓荒运动,荒野、林地等公有地逐渐消亡,公有地之上的共同权利成为封建领主的个人权利,大土地经营方式逐渐改变乃至消亡,小土地经营方式增长。这些变化( )
| A. |
导致农民劳役地租加重 |
B. |
推动领主土地产权确立 |
| C. |
巩固了德意志邦国制度 |
D. |
促使庄园依附关系松动 |
格劳秀斯在《论战利品法》中这样描述其研究方法:论证过程中通常会先像数学家一样陈述所有人都能达成一致的宽泛公理,然后指出某些最一般的规则和法,从而奠定一个可以放心地建立其他结论的基础。这体现了( )
| A. |
人文主义价值取向 |
B. |
重视经验的科学理念 |
C. |
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
D. |
归纳综合的研究方法 |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开展注重工人劳动效率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将个人收入与劳动成果紧密联系。1936年,有新闻报道称,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祖耶夫在该年获得劳动报酬18524卢布,而当时工人的月均收入为170卢布。由此可知,苏联旨在( )
| A. |
提高工人收入水平 |
B. |
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
C. |
改变企业管理体制 |
D. |
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
截至1974年,新加坡政府通过联合持股和进入董事会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参与了124家公司,其中包括钢铁、造船、航运等关键工业,它还为私人投资者不太敢贸然进入的领域提供“种子”资本。这表明新加坡政府( )
| A. |
重视国家干预作用 |
B. |
扶植个体经济发展 |
C. |
强调利用国际资本 |
D. |
推行福利国家建设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郑和的出使远航,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壮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当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航行到不同地方,都会遇到很多早已在这里生活的“粤人”和“闽人”。更不能忘记的是,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师”,就是在福建、广东、浙江招募的“经惯下海者”。实际上,郑和航海的路线,最迟在唐代就已经为人们熟悉了。东南沿海的海上人群一直都航行来往在这些海域上。
——摘编自刘志伟《海上人群是中国海洋历史的主角》
材料三:制度、生计、贸易、知识、观念、信仰是影响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综合考察这六个基本要素的生成、发展,才能揭示中国古代海洋文明运行形态和变化轨迹的内在逻辑。
——摘自黄纯艳《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与基本特性》
(1)材料一、二分别是从什么视角对“郑和下西洋”进行历史叙述?
(2)综合一、二两种视角,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重新叙述“郑和下西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的诞生。1913年,梁启超表示:中国今日既为共和国体,则将来政府之组织,不能不以政党为政治原动力,故政党前途与国家前途,相依为命。“然今日我国政党,若惟以蹙灭他党为唯一能事,狠鸷(凶狠)卑劣之手段,无所不至……似此之政党,其福国耶?其祸国耶?”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1946年11月24日,民主同盟发表书面谈话:本年一月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确为解决国是开辟了一个明确而且光明的方式。倘当权负责的政党,真能依据政协决定的程序及早实行了五项决议,我们绝对相信中国局面必早有了进步。不幸过去十个月中,许多次的团结、统一、和平的机会,都错过了。
——摘编自《愿保持超然地位 继续为调处努力》,《申报》1946年11月25日
材料三:1949年9月21日,张治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说:从代表的构成分子来看,包括了全国各革命阶级、各民主党派、各民主人士、各界代表、各少数民族,实在充分表现会议的民主精神,同时也象征着全国人民的空前团结。我们知道,这次会议经过几个月来慎重的周到的筹备,又经过各关系方面慎重的周到的研究磋商,一定可以获得圆满的结果,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摘编自《张治中讲话》,《人民日报》1949年9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
(2)对于上述分析,你还可以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予以拓展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是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美国本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明了如缝纫机、收割机等机械并改进了生产线。工厂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取代传统手工作坊,尤其在东北部制造业带,标准化、规模化的机器生产成为主流。钢铁、煤炭和铁路等重工业依托中西部丰富的煤铁资源及政府支持的铁路建设浪潮,实现了资源密集型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西进运动不仅拓展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矿产和土地资源。来自欧洲和亚洲的移民潮为工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使雇佣劳动制日益普及,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东北部专注制造、中西部提供农产品、南部供应棉花的区域专业化分工格局,为美国崛起为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刻重塑了全球生产方式。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促使生产过程分散化,形成了复杂的全球生产网络,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和最终组装往往在不同国家完成。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正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与自动化深度升级。与此同时,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价值创造更多地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转移。这种变革对中美制造业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中国通过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成功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世界工厂”,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带动了本土技术进步,但也使中国制造业长期面临处于价值链低端、利润微薄的风险;美国制造业则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强化了在研发与品牌领域的优势,通过进口廉价商品降低了成本,但产业外迁也导致了传统制造业的空心化和蓝领工人的失业,加剧了社会阶层矛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及其对中美制造业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钱币和纪念币都蕴含丰富的信息,既是历史进程的见证,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既具审美意义,又有收藏价值。下列图片为不同时期的钱币或纪念币。

参考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设计一枚钱币或纪念币,用文字描述你的构思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