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巡行天下,考察多地风情,往往刻石记功,如琅琊石刻载:“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以明人事,合同父子”等,顾炎武指出“秦之任刑虽过,而其访民正俗之意固未始异于三王也”,这表明秦朝( )
| A. |
重建西周等级制度 |
B. |
重视整顿社会风俗 |
| C. |
确立儒家意识形态 |
D. |
首创重农抑商政策 |
南朝乐府民歌分为以建康为中心的“吴歌”和以江陵为中心的“西曲”两类。有些诗歌以城市为歌名,如“江陵乐”“襄阳乐”等,多描写女子送别商人远行;有些诗歌直接以商人为歌名,如“估客乐”“贾客词”。这反映出南朝( )
| A. |
城市商业贸易的发展 |
B. |
礼乐制度文明的先进 |
| C. |
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
D. |
文学艺术体裁的创新 |
唐文宗(827~840年在位)任命魏征五世孙魏謩为谏官时说:“每览国史,未尝不沉吟伸卷,嘉尚(魏征)久之。尔为拾遗,其风不坠,屡献章疏,必道其所以”“吾岂不能虚怀延纳,仰希贞观之理欤?”唐文宗旨在( )
| A. |
表扬魏征的功绩 |
B. |
效仿太宗以求治世 |
| C. |
肯定魏謩的谏言 |
D. |
彰显自己知人善任 |
金灭辽后,东北地区有不少由契丹人组成的猛安、谋克。金世宗“诏罢契丹猛安、谋克,其户分隶女真猛安、谋克”,后来又迁徙西北路的契丹人到上京等路安顿,“彼地土肥饶,可以生殖,与女真人相与婚姻。”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 )
| A. |
改革猛安谋克制度 |
B. |
鼓励契丹人口增长 |
| C. |
发展东北地区经济 |
D. |
促成契丹融入女真 |
1521年,嘉靖帝以藩王身份即位,欲尊其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内阁首辅杨廷和率朝臣反对。因事关国家礼制根本,遂令群臣廷议,双方坚持不下。尚在礼部观政的张璁亦上疏言此事,嘉靖帝大喜,“亟下廷臣议”,结果仍不能使他满意。三年后,皇帝的支持者增多,“复下廷议”,未果,后“自排廷议定大礼”。可见当时( )
| A. |
中央决策机制相对规范 |
B. |
封建礼制得以强化 |
| C. |
国家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
D. |
内阁成为决策机构 |
明末清初,江南金山地区长青村发展成以织网业为主的渔具制造中心。“男女无田可种者,皆习此业,且为利数倍于田”“每见家有四壁,则数十人聚焉,自朝至暮,拮据不休”,以致“以结网而千金数百金者,比比然也”。可见当时江南地区( )
| A. |
传统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
B. |
开始形成工商业集镇 |
| C. |
渔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
D. |
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
1905年四川总督锡良开始创办中等学堂,这些学堂大都由原来的书院改名设立,包括各种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前者以农业、工业学堂为主,后者分优级和初级师范科。“城乡学堂林立,不能尽载”。这表明当时四川( )
| A. |
私人办学风气受到遏制 |
B. |
学堂主导新式教育推进 |
| C. |
传统教育方式根本动摇 |
D. |
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
下图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于1921年10月10日在《申报》上登载的一则广告,其核心要义是( )

| A. |
渲染无钱的焦虑感 |
B. |
纪念民国的“双十节” |
| C. |
宣传储蓄积少成多 |
D. |
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 |
1952年5月,日本国会议员宫腰喜助等应邀到访北京。返日后,他们把周恩来总理赠送的电影《白毛女》在各地巡回放映,受到热烈欢迎。之后,日本艺术家松山树子将其改编成芭蕾舞剧在日本演出。这反映出当时( )
| A. |
中日友好成为社会各界普遍愿望 |
B. |
中国民间外交取得积极成果 |
| C. |
议员访华推动中日政府关系破冰 |
D. |
“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化交流 |
公元前338年,雅典军队于喀罗尼亚被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击败。面对惨重损失,雅典公民大会颁布法令,授予外邦人公民权并解放奴隶。数日后,雅典人获悉腓力二世将以宽大条件议和,旋即废除上述法令。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
| A. |
公民群体极力维护自身特权 |
B. |
公民兵不再响应城邦征召 |
| C. |
外部压力暴露民主决策弊端 |
D. |
奴隶制未能满足社会需求 |
中古晚期,西印度洋地区出现了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航海手册,在这同一种文字之下,他们记述了在海上定位与寻路的技能,其中交织着伊斯兰二十八星宿、波斯太阳历法、印度纬度测量等内容。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人( )
| A. |
将天文知识融入导航技术 |
B. |
试图消解地方文化差异 |
| C. |
向东方寻找跨洋航行路线 |
D. |
欠缺自主航海活动经验 |
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圣经人文主义”学派对天主教会通行的拉丁文《圣经》加以订正与注释,力图恢复其中每一个特定教义的精确历史内涵。为此,他们追溯到古希腊文与希伯来文的原版《圣经》中去探究,纠正了拉丁文版本中的许多谬误。这些活动( )
| A. |
完善了天主教神学理论 |
B. |
偏离了文艺复兴的发展方向 |
| C. |
强化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
D. |
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 |
英国东海岸水域盛产鲱鱼,但这一资源却长期由荷兰渔民垄断。1636年,英王查理一世向海事部门官员询问自己是否有权颁发捕鱼许可证,他们一致认为国王拥有管辖沿海渔业的权力,不久,查理一世颁布诏令,要求在英国周边海域捕鱼的外国渔民必须向其申领许可证,招致荷兰驻英大使贝弗伦的不满。这有助于说明该时期 ( )
| A. |
海洋自由乃是欧洲共识 |
B. |
英国主导海洋规则制定 |
| C. |
欧洲海洋利益纷争频仍 |
D. |
荷兰渐失海洋霸主地位 |
1925年,意大利政府下辖的法西斯工会职团联合会和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签订了“维多尼协议”,双方承认彼此是企业主和工人唯一的合法代表,工人与企业主的一切合同只能由上述两家联合会及其所辖组织签订。该协议旨在 ( )
| A. |
改善工人经济待遇 |
B. |
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 |
| C. |
促进劳资双方合作 |
D. |
保障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 |
殖民时期,板球运动被英国殖民者带到印度。1971年,印度板球队击败英国队,印度人欣喜若狂,“民众涌入孟买的街头,欢呼者手舞足蹈,喇叭声不断狂鸣,完全是一派狂欢节的景象。”这反映了印度( )
| A. |
体育运动水平超越英国 |
B. |
体育事业摆脱西方控制 |
| C. |
体育精神瓦解种姓制度 |
D. |
体育运动承载民族情感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的战争规定有一些具体的礼制原则。《左传》记载,宋楚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未能听取属下建议——利用楚军渡河以及未摆好阵型的机会发动进攻而战败。面对宋国人的谴责,宋襄公辩护说:“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司马法》还说到战争的发动“不加丧、不因凶(灾荒)”。如《左传》记载,“陈成公卒。楚人将伐陈,闻丧乃止”。《荀子·议兵》对战争明确要求:“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乱百姓者也。”
——摘编自曹建墩《先秦礼制探赜》
材料二:全面抗战时期,侵华日军集中主要航空兵力,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后方城市进行了长时间的轰炸。1939年5月16日,中国政府发表告各省市政府与全国同胞书,明确指出,日军对后方城市的轰炸,“其一,欲以不断的轰炸,威胁吾全国民众抗战之精神,希翼吾同胞之屈膝投降;其二,欲以猛烈之轰炸,断绝吾同胞之生活,企图吾同胞于流离失所之中,减少生产,影响抗战之前途;其三,欲以集中的轰炸,妨害我社会之安宁,妄想扰吾之秩序”,号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应对大轰炸、大灾难后的紧急局面。
——摘编自潘洵《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
材料三:1949年《日内瓦公约》对战时平民权利做了详细规定。受保护平民必须被允许以私人方式传递家庭信息,并被协助获知冲突中失散家庭成员的信息。他们也必须被允许依照自身的信仰来进行宗教活动。不管何地,只要可能,受保护的平民都应家庭团聚,并为之提供便利,使正常家庭生活得以进行。受伤或患病的平民、民用医院和医护人员都必须被特别对待,并置于红十字或红新月组织的保护之下。受保护平民不能被用于人体盾牌,也不能被施以任何集体惩罚、酷刑、伤残或其他不人道之对待。
——摘编自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份文件》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先秦时期的战争礼制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令所学知识,指出日军轰作后方城市的目的及手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日内瓦公约》关于战时平民权利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其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矿产资源分布较广,多位于荒僻地带,勘察矿藏仅靠检踏官是很难完成的。宋廷曾下诏“应告发铜坑除依条赏格酬奖外,炉户卖铜每挺收克钱五文与原告发人充赏”。政府规定,在私人土地上发现的矿藏,地主或发现者拥有优先开采冶炼的权利。如果地主缺乏开采的劳动人手,可私下把开采权租赁给别人。如果地主或发现者缺乏开采资金,政府还可提供贷款。矿产品的交易活动,除金、银、铁的一部分允许私人参与外,其余部分及铜、铅、锡等基本上由政府包揽,也就是私人矿冶产品在交税外的绝大多数必须出售给政府。
——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材料二:1903年,清廷颁布《商会简明章程》,鼓励和支持国内商人设立商会组织,各地商会相继成立。1907年,上海商务总会、上海商学公会和预备立宪公会联合倡议成立华商联合会,“吾国商人,病涣散久矣。甲与乙不相谋,此业与彼业不相決,此埠与彼埠不相闻,情势日益睽,能力日益弱,受压于官吏,受制于外人,循是不改,莽莽尘球,无复我华商立足地矣”。然而,华商联合会从1907年初始议创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虽经上海商务总会与海内外各埠商会的不懈努力,终因未得到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员支持而未获成功。1912年8月,刘揆一出任工商总长,召开全国工商会议,上海、汉口商会草拟《全国商会联合会章程》提交会议,得到与会海内外45个商会的赞同。11月12日,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宣告成立。
——摘编自朱英《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
材料三:据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统计,1876~1939年,美国共出现了17个经济周期,其中11个是关国独有的。在另外6次世界性经济周期中,有4次衰退爆发的“震源”和“震中”都是美国。在这约64年里,美国17个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48个月,较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缩短了3个月。历次重大的经济衰退几乎都是在周期性繁荣的后期,由于过度投机所导致的金融恐慌、行市暴跌和金融机构大量倒闭而诱发和深化的。金融业危机对整个国民经济衰退的这种诱发性和加剧性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中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是成功和有效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每年都在增长,没有一年出现负增长,而且最低年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达3.9%(1990年),虽然出现过两次(1988~1989年、1993~1995年)两位数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但较快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1995年以后的20多年一直没有再出现CPI两位数上涨。1979~2017年,GDP以年均9.5%的速率快速增长,而CPI年均上涨率不到5%。这是一个绝佳的搭配。
——摘编自张桐策《新中国为什么成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矿冶业政策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成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周期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成就并指出其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世界的交通网络是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的。交通网络的建设,促进了人事、物与思想的频繁流动。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更诱人、更新奇的事物。在这流动的图景之中,织工、商贾与顾客随处可见。对织工与商贾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引来了越来越多的移民。知识与思想的传播也应运而生。正如科技史学者帕梅拉·史密斯指出的那样,国际间的知识交流,影响到了人们对物质的运用以及对自然世界的理解。
——摘自段晓琳《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从材料中提取2~3个关键词,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