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二 / 期末考试

[江苏]2011年江苏省厉庄高中高二年级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2020-03-18    33    519   

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酵母菌装置放在45℃处

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给 B.防止胃液的消化
C.经唾液消化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地起作用

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
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下图依次为四种限制酶以及的辨识序列,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

A. B.
C. D.

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题,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点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目的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三种情况),根据标中提供的细菌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的细菌目的基因插入点,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是;②是;③是
B.①是;②是;③是
C.①是;②是;③是
D.①是;②是;③是

目前对于蛋白质的研究,已经从对蛋白质的性质、结构、行为、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转向对活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时间、寿命、不同功能蛋白质的工作机制等方面。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结果表明氨基酸分子中含有肽键
B.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的实质是影响了细胞核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同时进行
D.淀粉酶和蛋白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现有一长度为3000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进行凝胶电泳,不同的DNA片段电泳的结果不同。如用酶H单独酶切,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如用酶B单独酶切,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如用酶H和酶B同时酶切,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则该线性DNA分子的结构及其酶切位点正确的是

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完整的植株。为了防止性状分离,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

A.茎尖细胞 B.根尖细胞 C.叶片细胞 D.花粉粒细胞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某些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   ②aB; ③AaBBD;④AAaaBBBB。则采用的技术依次是
  A.诱变育种       转基因技术      花药离体培养       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     转基因技术        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转基因技术
  D.细胞融合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变体育种

用单克隆抗体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下列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瞄准装置”是制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
B.“弹头”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C.“弹头”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等物质构成
D.“生物导弹”的制备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氧气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植物愈伤组织的代谢方式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下面哪一项生物技术与细胞的全能性没有关系
 

A.克隆羊的培育 B.干细胞培育出器官
C.无籽西瓜的培育 D.胚胎分割移植产生新个体

植物A与植物B有性杂交不亲和,但科学家设法获得了两者的杂种植株。科学家可能使用的方法是

A.将A嫁接到B上,或将B嫁接到A上
B.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工程技术手段,培养成一个杂种植株
C.将A的花粉授给B,在将所得种子培养成植株
D.将A和B的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让两种单倍体植株相互授粉,将获得的种子培养成植株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含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入到人体内
D.对转基因技术应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主要是

A.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 B.恢复植被
C.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 D.保持一定的动物数量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的构件和运行主要依据生态学的原理
B.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处于高效和谐状态
C.我国生态工程建设以回归自然为主,人为调控为辅
D.生态工程涉及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

下列关于DNA和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A.提取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都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B.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质
C.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
D.蛋白质和DNA都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恰当的做法是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一直打开阀b通气

目前,欧洲、亚洲许多国家再度发现了禽流感疫情,并引起了人体感染,造成多人死亡。科学工作者经研究,发明了数种快速检验禽流感病原体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镜检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病人的痰液或血液,以发现病原体
B.PCR;体外基因复制技术,可在几十分钟内把病原体的基因扩展到数百万倍
C.抗原抗体法:用特殊制备的病原体蛋白质与病人血清中的相关抗体特异性结合,以发现病原体
D.DNA探针技术:用发射性同位素、荧光因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来检测病原体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水产养殖中,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营养级高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B.“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循环系统
C.为保护草原,应做到适当放牧
D.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用“退耕还林”的措施

PCR技术可扩增DNA分子,电泳技术是将待测样品放在光滑的凝胶薄膜上,并加上直流电场,可利用分子带电荷不同分离和分析氨基酸和多核苷酸片段等有机物。这两项技术综合应用于现代刑侦,可以获得最可靠的证据。如图是一次寻找嫌犯的测试结果:图申是把遗迹中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进行水解,将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的结果;图乙是通过提取罪犯B遗迹DNA和四位嫌犯的DNA进行扩增,并采用特定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
(1)在同一电场下,由于蛋白质或DNA的        以及             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迁移方向或速度,从而实现样品的分离。
(2)在电泳过程中,带电分子会向着               的电极移动。
(3)由图甲得知,多肽由      种氨基酸组成;由图乙可知B最可能的对象是        
(4)在腐乳制作中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有                                   

资料显示,近十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          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         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C=G,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2)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3)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          
(4)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的(   )

A.白细胞DNA  B.病毒蛋白质   C.血浆抗体  D.病毒核酸

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CeDd(各对基因独立遗传),图为该二倍体植物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问: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         过程,②表示的是             过程。
X代表的是         ,④表示的是诱导         过程。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那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         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完整植株属于         倍体。
(3)通过上述过程培养出的完整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它们是否可育?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从图中可以看出HAT培养基具有       作用。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无限         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分泌的
         特点,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
         ,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在小老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中或从小老鼠腹腔的      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
(5)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         中的         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下图是牛的胚胎分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         时期的胚进行操作。
(2)②指的是         
(3)如果想通过该示意图繁殖出大量的优质奶牛,则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应为         
(4)对胚胎进行分裂时,要特别注意将         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的胚胎恢复和进一步发育。来自同一胚胎分割产生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         繁殖的方法之一。
(5)度分割出的少量胚体细胞还可用来做性别鉴定,该技术常采用的方法是         
(6)早期胚胎中胚胎干细胞,不仅可以用与哺乳动物胚胎性别鉴定,还可以被应用      
等领域。

豇豆对多种害虫具有抗虫能力,根本原因是豇豆体内具有胰蛋白酶和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科学家将其转移到水稻体内后,却发现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不足。经过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后,CPTI蛋白质在水稻中的积累量就得到了显著提高。修饰和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CPTI基因是该基因工程中的           基因,“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在a过程中,首先要用           酶切出所需基因并暴露出           ,再用           连接。
(2)b过程称为           。主要场所           ,c过程为           
(3)检测修饰后的CPTI基因是否正常高效达的简便方法是                     

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的原理是利用酶溶液对细胞壁成分的降解作用。蜗牛酶液从蜗牛(以植物为食)消化腺中提取;果胶酶、纤维素酶从微生物中提取。为了研究不同酶液的酶解效果,某实验小组取无菌烟草幼叶,切成相同大小的小片,等量放入6支试管中,试剂用量和实验结果列于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项目
I



V

蒸馏水(mL)
2
O
1
1
1
1
缓冲液(mL)
0
2
1
0.5
0.5
0.5
果胶酶液(mL)
O
0
O
0.5
O
0
蜗牛酶液(mL)
O
0
O
O
0.5
0
纤维素酶液(mL)
0
O
0
O
0
0.5
实验结果(绿色深浅程度)



+++
++++
++

(注:“+”越多表示绿色越深,“一”表示颜色无显著变化)
(1)实验过程中,需要轻摇试管,其目的是          ,使原生质体从叶小片中游离出来,以便观察悬浮液绿色的深浅。
(2)从绿色的深浅可推测:蜗牛酶液酶解效果最好,原因是蜗牛酶液含有       等多种酶。该实验中的空白对照组是       ,其设置意义是               
(3)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用网筛过滤原生质体到离心管内,离心后收集沉淀物,并用       洗涤。
(4)原生质体是否符合要求还需进行检验,其检验的方法是                 

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高低。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有关试验:
试验原理:有毒物质会使动物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一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的高低。
材料用具:活的小白鼠胚胎、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适宜浓度的化学物质甲溶液、适宜浓度的化学物质乙溶液、蒸馏水、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小白鼠正常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高倍显微镜照片。
试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        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观察甲、乙两种物质的毒性有无及高低:
①取3个洁净的培养瓶,编号A、B、C,然后依次加入        
②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适宜浓度的甲、乙溶液,C瓶中加入        ,振荡、摇匀。
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37度(或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增殖到大约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3个培养瓶,再一次用        液处理,然后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加2滴        进行染色,3—5min后,盖上盖玻片。
(4)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再用高倍镜,寻找处于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并与小白鼠正常细胞有丝分裂同一时期高倍显微照片进行对比,统计并计算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并做好记录(Q值)。
结果分析与结论:
(1)在试验中,C培养瓶起        作用。
(2)经研究人员试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
QC=0.01%,由此可得出该试验的结论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