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一 / 高考试卷

2009高考真题汇编-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2020-03-18    11    1151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问题。

1.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
blob.png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 流水、沉积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涝 B. 干旱 C. 低温冻害 D. 滑坡、泥石流

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 黄河下游地区 B. 长江中游地区 C. 云贵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 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 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 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自然资源质量差 B. 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 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读下图,关于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
B. 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
C. 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
D. 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1~2题。
blob.png

1.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索是(

A. 能源 B. 技术 C. 原料 D. 市场

2.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A. 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 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 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 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blob.png

1.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 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 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 广东省以煤炭最大 B. 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C. 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 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2.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 发展沼气 B. 开采小煤窑 C. 利用油气资源 D. 种植薪柴林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lob.png

(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
(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3)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下图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 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 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 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问题。
blob.png 
注:工业新水月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消耗的新鲜水量。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