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一 / 高考试卷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人文地理

2020-03-18    34    1120   

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 改善局地气候 B. 综合利用资源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农田作物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闻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圈),完成1~2题。

1.可知该市(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

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人量最大

2. 可推测该市()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图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

原料

B.

基础设施

C.

燃料

D.

消费市场

2.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A.

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

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

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

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blob.png

1.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

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

老龄人口增多

C.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

人口密度变小

2.伴随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

商业用地减少

B.

居住用地扩大

C.

交通用地减少

D.

工业用地扩大

据图判断,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blob.png

A. 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B. 城市职能,产业布局
C. 环境质量,城市规模 D. 地表形态,经济水平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blob.png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如何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2)。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

1.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

设计

B.

提供面料

C.

加工

D.

送货上门

2.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

大型服装超市

B.

服装专卖店

C.

代理销售商

D.

信息交流平台

3.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

配送仓库

B.

面料厂

C.

制衣厂

D.

仓储中心

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blob.png

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 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 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 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 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响郊区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 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 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 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 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2题。
blob.png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

B.

C.

D.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

石油开采

B.

桉电站建设

C.

海岛旅游开发

D.

港口建设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问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下题。
blob.png

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

产品需求量大

B.

交通便利

C.

劳动力充足

D.

土地租金低

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下题。
blob.png

1.导致该都市四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人较低

B.

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

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

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

2.应用Gl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

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

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C.

各行政区的边界

D.

各行政区的面积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1-3题。
1.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原料地 B. 消费市场 C. 劳动力价格 D. 交通运输

2.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 接近原料产地 B. 接近消费市场 C. 利用廉价劳动 D. 方便产品运输

3.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 原料生产环节 B. 加工环节 C. 运输环节 D. 销售环节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blob.png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及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2)图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提示: sin45°≌ 0.71)

A. 1 300 km B. 1 800 km C. 1 000km D. 2 100km

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blob.png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素质低

B.

人口老龄化

C.

就业压力大

D.

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在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

B.

能源短缺

C.

水土流失

D.

淡水匮乏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 菜地花圃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去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
(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
blob.png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blob.png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一年龄构成。读图,完成1-2题。
blob.png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B.

C.

D.

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③④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l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完成1-3题。
1.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距离

B.

热量条件

C.

劳动力价格

D.

种植技术

2.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

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

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

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3.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A.

运输成本

B.

用地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劳动力成本

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问题。

1.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 工业 B. 行政中心 C. 海洋运输和贸易 D. 居民人口密度

2.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 0~8km B. 9~16km C. 17~24km D. 25~35 km

3.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 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 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C. 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D. 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
blob.png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该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blob.png

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 乙城市圈70年代 B. 乙城市圈80年代
C. 甲城市圈90年代 D. 丙城市圈90年代

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 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 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 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圈。读图回答下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 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 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 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 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小农经营 B. 集约化程度低 C. 商品率高 D. 科技水平低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blob.png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 ①为资金 B. ②为技术 C. ③为劳动力 D. ④为原料

2.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 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lob.png

(1)从图a到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     和    。
(2)该区域城镇问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该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A. 2019年,2066年
B. 2066年,2019年
C. 2001年,2019年
D. 2001年,2066年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

数量

B.

职业构成

C.

性别构成

D.

年龄构成

表中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下题。
blob.png

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 开拓国际市场 B. 建立品牌形象 C. 吸引国外资金 D. 降低生产成本

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 降低劳动成本 B. 增强集聚效应 C. 便于产品销售 D. 便于原料运输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A. 市场 B. 资金 C. 原料 D. 技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职能、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不同的城市职能具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巴西利亚有多个钢铁工业区

②纽约金融区规模大
③三亚旅游风景区占地比重大

④上海有众多商业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 (

A. 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 沿铁路线狭长分布
C. 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 沿海岸线绵延分布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复杂

B.

气候湿热

C.

资源匮乏

D.

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赍繇丰富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理,某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该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优化与升级.这种产业或行业的优化与升级有一定的规律,"雁行模式"是揭示这种规律的一种模型。它是指作为"雁头"的领先地区,在发展新型行业的同时.将本地区的传统行业逐步转移到"两翼"相对落后地区,实现"雁头"和"两翼"各自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国东部基地区是图内综合宾力较强.制造业较发达的区域。十多年来,甲市作为"雁头",带动了作为"两翼"的乙、丙两市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1.下表显示,在三市的主导行业中,产值比重均持续上升的行业是业,持续下降的行业是业。这一现象说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地区的密集型行业比重在持续上升,而密集型行业比重在持续下降。   

2.表格显示的甲市某一主导行业比重下降,而乙、丙两市相同行业比重上升,反映了该行业由甲市向另两市进行的转移。以钢铁工业为例,甲市由l998年的第四层次,下降到2002年、2006年的第五层次;而接受转移的乙市1998年、2002年未进入主导行业。2006年上升到第四层次。读表,再找出一个由甲市转移到乙市或丙市的主导行业,并说明依据。
转移的行业是 。依据是 。                                                 
3."雁行模式"认为,当"雁头"率先进行行业结构升级时,"雁头"与"两翼"之间的行业结构差异扩大;当"两翼"跟随"雁头"进行行业升级后,它们之间的行业结构差异则随之缩小。下图显示。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的变化过程呈现特点。其中,1998年至2004年期闻的制造业结构相似度变化趋势表明,这一时期,甲市率先进行,甲市与乙,丙两市行业结构差异

我国东部某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的变化

(注:相似度取值范围为0-1,取值越大,说明该地区三市间制造业结构相似度越高。)

4.图中2004年到2006年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的变化趋势,既体现该地区行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雷同的现象,如果这一现象加剧,会产生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此提出改进建议。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者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blob.png

概述图甲、图乙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甲可知:
由图乙可知:

全球第六家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浦东,与之密切相关的区位优势是(

①气候适宜

②科研力量强

③消费市场大

④交通便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读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

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

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

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

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

自给型农业

B.

混合型农业

C.

热带种植园农业

D.

集约型农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