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二 / 期末考试

[辽宁]2010年辽宁省本溪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地理

2020-03-18    26    1049   

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A.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
D.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荒漠化的本质是

A.土地沙化 B.土地石漠化  
C.土地退化 D.土地盐碱化

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

A.东南亚地区 B.非洲刚果河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加拿大的北部

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的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的局部小气候

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我国湿地面积广大,其正确发展方向应是

A.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
B.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
C.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D.开垦湿地,发展水稻,建设商品粮基地

读图回答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列工程与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关系最密切的是

A.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C.青藏铁路 D.西电东送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迁移农业

东北地区分为三大农业区域的原因是

A.地形多种多样
B.气候条件的制约
C.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D.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发达 B.政策优惠
C.劳动力廉价 D.产业升级

目前,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A.土地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的淤积      
B.水质污染
C.地下水位的下降    
D.土壤盐碱化

21世纪的伊始,IBM、微软等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这表明

A.上海劳动力价格低廉
B.上海资本过剩
C.上海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提高
D.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价格低

我国建设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轻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地表崎岖 B.水源缺乏   
C.光照不足 D.热量不足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没有显著改善的是

A.地面下沉 B.粉尘污染   
C.酸雨    D.煤烟污染

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气象预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黏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头以上。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拥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开发,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正以每年100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扩大,牧民在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沙漠地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        
        
(2)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      ,形成的原因是                
(3)解决该地区农牧民能源短缺的途径有哪些?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5年和1995年的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 份
项 目
1965年
1995年
A.森林覆盖率(%)
20
3
B.耕地面积(hm2
24000
42000
C.年降水量(mm)
450
380
D.气温年较差(℃)
23
30
E.当年旱涝灾害次数
1
2
F.河流含沙量(%)
2
12
G.当年粮食每公顷产量(千克)
3750
1875
H.当年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0.9
0.787

(1)由A、B两个栏目可以看出,1965~1995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的增加,是靠
      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获得的。
(2)由C、D、E、F、G、H等栏目可以看出,由于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
      恶化,      加剧,最终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3)今后,该地区应进一步保护好现有森林,实行      ,加速植树造林,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读我国三大常规能源产地及运输方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2)写出C能源在该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
                                                         
                                                         
(3)近年来,A路输送的能源被大量转化为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输送和利用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4)结合我国的国情,请你谈谈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读尼罗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尼罗河发源于     ,全长     千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
(2)图中字母表示:A          , B         
(3)A水利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有            、发电、            ,并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4)A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读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综合图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本区可能为      地区,并简要分析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A区域人口密度      (大或小)的原因:                    
                                                                 
B区域人口密度(大或小)的原因:                                 
                              

读长江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的对应字母;杭州市     
京九线     
(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
限制性因素是                                 
                              
(3)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水平迅速提
高的有利条件是                                 
                                              
(4)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有哪些?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盟是我国近邻,长期以来,我国和东盟贸易联系主要通过     运输。泛亚
铁路建成后,从新加坡到广州可经泛亚铁路、     线、     线和京广线。
(2)从资源利用角度分析,不适合在东盟布局的工业有(  )

A.有色金属冶炼厂 B.轮胎厂
C.实木家具厂 D.钢铁厂

(3)图中输油管线建成后,乙输油管线的油源主要来自     (国家)。简要分析该石油管线建设的区位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