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二 / 期末考试

[辽宁]2009-2010学年辽宁省北镇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2020-03-18    19    1122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2009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保护土地和水就是保障我们共同的未来”。回答问题。
4.为监测并分析荒漠化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以期制定应对措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全球定位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雷达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西气东输的西段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路径基本吻合,其主要原因是

A.弘扬爱国主义热情 B.属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C.地形比较平坦 D.劳动力资源丰富

在崛起的长江沿岸城市带中,人们称“长江是条龙,龙头是上海,龙身是武汉,龙尾是重庆”,图1中的下图为上图中B城局部放大图。据此回答各题。 

图中B城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中心,下列有关该地石化工业区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②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③有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④有丰富的水资源       ⑤有便捷的交通运输     ⑥有廉价的土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⑤⑥

长江沿岸某城市因夏长酷热多伏旱而得名“火炉”,因城市依山建筑而得名“山城”,而冬春时节云轻雾重又名“雾都”。请依据这些地理特点判断该城市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下图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读图完成各题。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铁矿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发挥你的想象回答各题。

“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分界线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界线包括巫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界线是贺兰山

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①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④区域能源矿产集中,农林资源丰富
D.③区域气候湿润,丘陵面积最大

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

A.农业 B.工业 C.金融贸易 D.服务业

下图为我国2009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读图回答各题。

该作物产量前四位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A.新、鄂、晋、冀 B.新、豫、冀、川
C.新、甘、冀、晋 D.新、鲁、豫、冀

该作物是 
A.甘蔗        B甜菜      C.棉花        D.大豆
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②省连续104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 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春小麦 C.玉米 D.冬小麦

读我国各省市“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比较表,回答各题

地区
化学工业
农产品食品加工业森林工业
服务业旅游业
汽车
钢铁
冶金
装备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
纺织建材
A
石化
玉米化工
农产品
食品加工
现代物流业
旅游业
汽车
冶金
 
高技术
 
B
石化煤化工
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
 
 
飞机、汽车等装备制造
软件信息产业
生物制药等
 
C
石化煤化工
盐化工
食品加工
 
汽车
钢铁
汽车、船舶等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服装
新型建材
D
石化新材料
 
现代服务业
物流业
汽车
制造
装备制造
软件、集成电路、信息网络、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表中四省区分别是

A.吉林、陕西、山东、北京 B.陕西、吉林、山东、北京
C.吉林、陕西、北京、山东 D.陕西、吉林、北京、山东

汽车制造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发达国家在北京投资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廉价劳动力丰富 B.市场广阔 C.政策优势 D.钢铁工业发达

下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回答各题。

该产业部门属于: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A.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
B.①国家出现经济衰退
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有关①②③④国家和地区的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
B.②可侧重发展以开发新产品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C.③可成为①②地区研发的产品制造地
D.④可成为产品研发中心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        )  

A.农区牧业基地 B.商品棉生产基地
C.商品粮生产基地 D.出口创汇农业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各题。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

A.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
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和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C.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
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读图回答各题。

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南流向东北
B.该河段有凌汛现象发生
C.该河流属于黄河水系的一条支流
D.该河流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气候干燥、沙漠化严重
B.该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和经济林木是煤炭和苹果树
C.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东岸比西岸侵蚀严重
D.该地区是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的输出地

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某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方向和产品输出方向图。

材料二:出口加工区(产业移入地)提供的条件和进出口情况图。

(1)材料一图中实线箭头表示______方向,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方向。
(2)材料二图中,产业转入地为吸引更多的产业转入,除了发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外,还应该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条件。
(3)谈谈产业转移对移入地产生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各答二方面)。

阅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 
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