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三 / 期中考试

[江西]2011届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地理卷

2020-03-18    9    264   

图中,弧AB表示晨昏线,O为南极点,∠COD为120°并且该区域与另外区域日期不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A.2时 B.4时 C.6时 D.18时

此时(   )

A.地球公转速度正在减小
B.赞比西河河口盐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C.圣地亚哥炎热干燥
D.悉尼的气温达一天中最高值

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读以下“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的部分国家的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各国人均森林面积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A.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
B.加拿大、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C.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D.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

各国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其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美国因境内无高大山脉而比重较高 B.巴西、中国因境内多山而比重较低
C.澳大利亚因气候温和湿润而比重高 D.俄罗斯、加拿大因纬度高而比重低

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本国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中相同的是

A.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 B.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气候
C.海上交通便利,是欧洲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区 D.两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位于东南沿海

地表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随坡度不同而不同。读某山地坡面七月份太阳辐射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该山地坡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阳坡            ②阴坡
③迎风坡          ④背风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下题。

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迭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拨髙度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
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尼罗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请说明s地区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3)若PQ为昏线,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双项选择)。

A.H地即将迎来黎明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长江流域出现汛期 D.北京盛行西北风

(4)甲、乙两区域的主要石油工业类型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读图文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某地区地形.降水和城市带分布图”
 
材料二:①城市带土地的利用方式经历了粗放的放牧业→大田农业→蔬菜.水果.乳酪三个阶段。该地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果.蔬菜基地之一,产品可以运销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
(1)试分析该地区发育较大河流的有利条件。
(2)①城市带从粗放的放牧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水果.蔬菜基地,其农业区位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3)试分析城市带①和②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6分)

[自然灾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  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9个县(市)出现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达159.8毫米;北川县连续5天出现暴雨。地震灾区泥石流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十分不利。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川县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

[环境保护]
材料一:中新网2008年3月18日电: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过去四年,世界各地许多冰川融化或变薄的速度上升了一倍多。而欧洲的冰川融化量是最大的,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这些冰川的融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材料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           ;b           ;c         ;d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a           ;b           ;c         ;d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