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一 / 期中考试

[浙江]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2020-03-18    25    1951   

随着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青睐,淮河沿岸地区某村民组在本村稻田里,采用“稻鸭共作”的新型稻田种养模式,水稻和鸭子实现双丰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稻鸭共作”生产与下列哪种农业地域类型特征基本相符

A.混合农业 B.立体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下列有关“稻鸭共作”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                  ④可以在全国大城市郊区推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从图中看出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 D.市场需求

可能引起上述牛奶生产布局变化的原因是
①甲地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突出  ②乙地的生产成本降低 
③丙地的远途交通不便            ④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有关农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农业区位选择必须考虑的因素
B.交通运输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突出
C.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政府政策
D.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我国某镇是著名的特色农业区,主要以生产瓜果为主,该种瓜果色泽鲜明,果实饱满,含糖量高,口感绝佳。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产品,赢得了各国运动员和游客的赞誉,各地订单不断。下面A、B两图分别为该镇1988年和2008年相关社会经济要素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镇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发生明显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市场扩大 B.耕地面积缩小
C.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人口数量增加,劳动力丰富

为确保该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应注意

A.合理灌溉,防止土地盐碱化
B.抽取地下水,防止土地荒漠化
C.限制农业发展,保护植被,防止土地沙化
D.扩大农业区面积,增加瓜果产量,以拓展市场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a、b、c分别表示蔬菜水果、粮食、木材,则影响①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科技和劳动力

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资金、科技、劳动力,则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以上均不可能

如果a、b、c分别表示原料、能源、市场因素,则下列各点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以上均不可能

若a、b、c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则

A.①代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B.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①
C.③国的旅游业可能比较发达 D.②可能代表热带大多数国家的产业结构

导致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的地区差异      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③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   ④政治体制的地区差异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下列关于企业之间的商贸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在区际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是工业产品
B.商贸联系仅发生在国家和国家、洲和洲之间
C.如果某区域生产某产品并且形成了专业生产区域,则这种产品供应区外的剩余产品就越多
D.伴随产业活动地域分工的不断加深,工业企业之间的商贸联系将会越来越少,因为有的企业完全能够生产全部产品

某企业计划利用甲地的原料,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择一处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往乙地。经论证,四地生产该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企业可能是

A.化工厂 B.甜菜制糖厂 C.普通制鞋厂 D.集成线路制造厂

①、②、③、④四地中,离甲地最近和离乙地最近的分别为

A.②、④ B.④、④ C.①、③ D.③、①

下图是某类工业“受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你欲开办该类型工厂,则工厂应位于区间

A.ae之间 B.ab之间
C.bf之间 D.ef之间

为了吸引投资者投资,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费用线上移 B.图中a与b点间的距离会增加
C.a点所在区域不再适合建厂 D.企业利润增多,但分布范围减小

城市的发展与京杭运河密切相关的是

A.南京 B.扬州 C.石家庄 D.北京

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进行,我国的许多城市就是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结合下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①②③④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列关于两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反映了山区的商业网点具有密度小、规模大的特点
B.乙图中的商业网点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流动的方式
C.乙图反映了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具有密度大、规模较小的特点
D.两幅图都反映了商业网点沿河或沿公路分布的特点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下列有关三种不同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B.观点二的结果是人地关系严重对立
C.观点三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地矛盾会自然消除
D.观点一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人定胜天 B.可持续发展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下面一些观点或主张,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①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增长,应优先加快经济数量增长
②在保护全球环境过程中,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③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转嫁污染
④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⑤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因受技术水平限制,也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C.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D.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B.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C.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D.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C.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C.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D.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空间结构是稳定的、不变的
B.区域空间结构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
C.区域空间结构仅指各种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D.从空间分布形式上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A.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由图可知

A.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B.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C.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D.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

A.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D.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下图是近10年来北京市居民购物活动空间圈层结构演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蔬菜、食品销售网点向居民区靠近
B.居民购物平均出行距离整体上有缩短的趋势
C.近郊区居民去市中心购买商品频次增加
D.城市商业区向分散化和多中心化方向发展

读下列某城市现状与规划图,分析回答问题。

请根据城市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从环境因素考虑规划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各点的布局哪5处(填数字)是合理的并说明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从2006年起,在我国西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建设蚕桑基地项目,它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桑蚕业中心的战略大转移。
材料二 “西气东输” II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2012年将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材料三 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核准,我国将在图中甲市建设石化工业新区,新区规划面积27平方千米。
材料四 珠三角地区桑蚕西移主要方向和“西气东输”II线工程示意图

(1) 分析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桑蚕生产区位优势逐渐减弱的原因。
(2) “西气东输”II线工程完工后,对珠三角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3) 分析甲市发展石化工业的区位优势。

A题:2010年6月17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到36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8%,而且还在扩大,我国也不例外。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将下列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B题:读图,分析完成有关人类环境的问题。

(1)依据上图中字母的含义(图中的字母与下列字母的含义一致),将选项序号填在下列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的协调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 对抗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协调
A       B       C       D       E        F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从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