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二 / 期中考试

[安徽]2011-2012学年安徽省巢湖春晖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2020-03-18    44    1917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妇女可通过做输卵管结扎手术避孕输卵管结扎后的妇女

A.不能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B.月经失调,第二性征正常
C.正常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D.月经正常,第二性征不正常

图2是某些信息传递过程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细胞产生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饮水过多和血液中水分增加时,①的分泌量会增加
B.寒冷时②的分泌量增加,②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
C.③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共同调节
D.产生④的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某同学没吃早饭,到上午第4节课时,下列有关他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对照组应设为     

A.用一成年健康的家兔做相同的实验,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用一相似幼年家兔在去除垂体后坐相同实验,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渗透压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位分别位于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下列有关细胞免疫中靶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 B.靶细胞是指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   D.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死亡

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
B.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
C.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引起免疫反应

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而且向心脏瓣膜也发起进攻。这种现象说明机体的

A.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B.免疫监视功能偏弱
C.免疫清除功能过强  D.免疫防卫功能过强

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一种疫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

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
C.使体内产生抗原    D.特异性地中和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

下列关于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途径,不正确的是

A.轴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突触→树突→神经元细胞体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脂肪酸和甘油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1.血浆    2.淋巴      3.组织液

A.213 B.321 C.13 D.3213

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人的下丘脑上,属于高级神经中枢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C.下丘脑能够调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功能
D.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同时也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指出图中那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A.1血浆 B.2组织液 C.3水 D.4大分子蛋白质

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 B.给予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平衡

抗原和抗体不仅在生物体内发生反应,在体外也能进行反应,研究这种反应的方法之一是用琼脂双重扩散法,这种方法如图1所示,在琼脂片上开两孔,在其中分别加入抗原和抗体,使其在琼脂中扩散,扩散了的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位置发生反应。在琼脂中出现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线,这种线叫沉降线。X和Y表示两种抗原,x和y为相应的抗体,图2中表示正确的沉降线的是

图1                          图2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人体过敏反应中,通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从而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进入组织液,出现荨麻疹。此生理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理论上讲,用针刺激正常成年人的手(趁其不备),结果是

A.人先将手缩回,而后才感觉到疼痛 B.人先感觉到疼痛,而后才将手缩回
C.人将手缩回,同时感觉到疼痛 D.需要根据刺激的强度进行判断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方式分别是通过

A.递质和产生局部电流 B.产生冲动和递质
C.产生局部电流和释放递质 D.递质和递质

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S区 B.大脑皮层W区 C.大脑皮层V区 D.大脑皮层H区

下列关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浓度与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脏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B.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C.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分泌葡萄糖
D.在肠中大量葡萄糖从食物中转运入血浆时,胰脏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错误叙述是

A.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
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C.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

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血浆蛋白质的合成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自身免疫病、痉挛
C.过敏反应、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原因是

A.生长素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 B.生长素抑制了番茄种子的发育
C.生长素抑制番茄的受精 D.生长素使子房发育快、种子发育慢

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
D.HIV主要感染人体B细胞,导致机体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

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体液调节都是由物质1参与的

下列属于效应T细胞作用的一组是
①分泌淋巴因子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激活溶酶体酶 ⑤与靶细胞结合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电子传递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A.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B.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C.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D.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在正常成年人生成尿的过程中,部分液体若干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请参照所提供的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通常成年人每天排尿量约1.5L,而原尿生成量可达150L,这一变化说明肾的______________ 部位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很强,对此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_______   ,该激素是由               分泌的,_____________释放的。例如,遗传性肾源性尿崩症就是因为相应结构对激素的作用失去反应造成的,患者的明显症状应该是____________ 。
(2)若原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会引起血浆渗透压             ,从而会导致        (症状)。
(3)尿液与原尿成分相比,浓度增加最显著的是        
(4)当人体摄入的食物过咸或机体腹泻、呕吐后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_,机体会将兴奋传导____________,产生渴觉,机体主动饮水,从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同时___________激素释放,使  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导致_____________减少。人体内渗透压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图2中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从能量角度看,信号在图2所示结构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信号形式的 变化是             。                                                                                                                                   (2)若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 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但大脑皮层发出指令使效应器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
(3)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4)炎热的夏季中午,某人从室外走进温度很低的冷藏室时,其皮肤中各有关效应器的即时反应是:           和立毛肌收缩,从而减少热的散失。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SARS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变化曲线。此时抗体产生的主要途是                          
(2)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说明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从遗传物质分析,研制SARS疫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下图表示人体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涉及的主要结构是         、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
(2)巨噬细胞可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                   
(3)图示表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骨髓和        ,与图示有关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图中列举的类型外,还有两类有代表性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和          
(4)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神经细胞,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方式是          
(5)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疲劳综合征甚至过劳死等病症,正在威胁着知识分子的健康和生命。据图分析,过度疲劳可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