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历史 / 高三 / 期末考试

[上海]2011—201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科测试历史试卷

2020-03-18    39    2059   

清代历史学家钱大昕总结校勘工作所依据的资料时说:“凡所校定,必考稽善本,证以他书,即有朋后进之片言亦择善而从之。”这表明了他判别史料真伪的原则是

A.以理服人 B.无证不信 C.条分缕析 D.孤证不立

下列文物中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最为重要作用的一项是

A                 B                  C                D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里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社会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出现图片中这一情况的时间应该是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父亲的罪名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为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

A.保护弱者的原则 B.权利平等的原则
C.行为归责的原则       D.注重证据的原则

“五代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持有这一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史学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文中的“制度”包括
①内外服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④礼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年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为纪年方法的是
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兴”    
③“贞观之治”    
④“开元盛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2—13世纪欧洲大学兴起,法学与神学一样成为大学重要的课程,学校中对罗马法的研究一时盛行。出现这一状况的最根本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西欧城市经济的复兴
C.希腊罗马时代传统教育的影响
D.罗马法的思想深邃、体系完备

“当发现新航路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这位英雄就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材料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自由平等

1864年,包世臣在日记里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的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当时中国经济状况是

A.松江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自然经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开始解体 D.中国的棉纺品价格上涨

建立在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实验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A              B              C                    D

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国家分裂现状的矛盾
C.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的表述是

A.英美两国对抗德国的组织 B.英美两国控制下的帝国主义集团
C.帝国主义国家反苏的机构 D.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某中学的历史课外研究小组正在开展研究活动。请从他们组织的材料(见图)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B.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
C.康乾时期的盛世景象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9世纪末,促进美德日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市场广阔 B.大量的战争赔款
C.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D.政府干预经济

马克思说:“美国内战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相处了。”这两种制度的矛盾主要是指 

A.提高关税与降低关税的矛盾 B.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宗主国的矛盾
C.北方资本主义制度与南方奴隶制的矛盾 D.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下列符合列宁说的“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东方的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的典型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787年美国制定的《合众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源自于

A.伏尔泰 B.卢梭 C.洛克 D.孟德斯鸠

一战后,对欧洲大陆政治版图的重大变化产生极大影响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海军协定》
C.《巴黎和约》 D.《九国公约》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A.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B.刺激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C.造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D.使美国在华势力位于列强之首

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图表直接表现的是

 
A.生活方式的变化                      B.思想观念的变化
C.社会关系的变化                      D.产业结构的变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君主专制政体 B.总统共和政体
C.君主立宪政体 D.议会共和政体

下表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趋势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增加促进投资                   D.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

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经济手段发生变化的是

A.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变为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由赤裸裸的的掠夺转为经济、军事入侵相结合
C.由建立本国资本主义制度转为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由输出商品转为输出资本

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史学界认为是“信史”,是由于

A.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B.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
C.大量青铜器的出土 D.铁制农具的出土

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说道“垄断法终止了王权在创造专利上的特权,在历史上比单纯对国王权力的制止更加重要。 … …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 …现在舞台已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这段材料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法令限制了王权,保障了君主立宪制度
C.垄断法的产生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
D.良好的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

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准确含义是                                                   

A.东方落后于西方
B.东方成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C.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亚洲国家按西方的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对这段的较为准确的理解是

A.只有除旧,才能布新
B.只有破除落后思想,学习先进思想才能真正救国
C.只有引进先进思想,武装国人头脑才能挽救中国
D.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国

       文化体系

所谓文化体系是指具备“有特色、能独立、影响大”这三个基本条件的文化。从这一前提出发,世界文化共分为四个大的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阿拉伯文化体系,希腊文化体系。……这四个文化圈内各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大的文化,同时各文化圈内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又都是互相学习的……文化的交流之所以能够推动双方的前进,还基于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总之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在推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
——《季羡林的精神遗产》
问题:
(1)你认为图中所示的希腊地理环境有何特点?这种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古代希腊文化圈内“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大的文化”在哪里?它有怎样的“特色”?

              儒家文明
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问题:
(1)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中央集权。孔子的思想为何有利于中央集权?
(2)从汉武帝开始,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
(3)“汉武帝与近臣对儒术的扩展”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公民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地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
问题:
(1)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采取怎样手段由“国王的国家”转变为“公民的国家”?

(2)你认为这一转变有怎样的实质意义?

          危机与新政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弥漫着一片对西方文明的悲观情绪,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末日。新政的成果使罗斯福总统的声望与日俱增。有人认为“是罗斯福总统的个人魅力的极大地意志力挽救了美国。”
问题: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2)你是否同意“罗斯福总统的个人魅力挽救美国”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人口问题

今年世界人口突破70亿。人口的增加让中国等国家享受到“人口的红利”,即充足的劳动力成为经济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历史上劳动力的匮乏一直成为困扰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问题:
(1)图表反映了历史上人口增长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这一特点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
(3)18—19世纪下列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如何解决所需要的劳动力问题?
①英国____________;  ②美国____________;    ③俄国____________。

            文明互动与社会转型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用“东学西渐”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古代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2)结合材料回答“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具体表现。
(3)依次介绍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刺激下“西学”传入中国的情况。
(4)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