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二 / 专题竞赛

[山东]2012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寒假作业(四)地理试卷

2020-03-18    23    1971   

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未,苗嫁菸然。据此回答1-3题
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A.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生物灾害 D.地质灾害

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损失
D.环境受到污染

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回答以下4-6题。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国土面积广大               
②人口众多
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         
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⑤灾害灾次频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

A.受灾入口多
B.牲畜掉膘或死亡
C.农作物成灾面积大
D.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黄河是我国凌汛重灾区,回答以下7-8题
我国黄河冰凌洪水不可能发生的河段是

A.黄河上游宁夏河段
B.黄河上游内蒙古部分河段
C.黄河中游山西河段
D.黄河下游部分河段

冰凌洪水的发生主要在

A.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
B.河流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河段
C.河流完全封冻的冬季
D.河流完全解冻的夏季

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一河道堵塞一洪水
B.气温回升_冰雪融化一洪水
C.冰凌下泄一堵塞河道一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一植被覆盖好一流域汇水速度快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以下10-11题。
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对l950年与l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该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 B.寒潮 C.泥石流 D.台风

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l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据此回答以下13-14题
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海啸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关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A.只有直接损失,没有间接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风暴潮湖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滥上陆的现象。据此回答15-17题。   
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      
②副热带高压    
③温带气旋
④极地大陆气团 
⑤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   
⑥极地高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 D.④⑤⑥

我国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

A.夏秋季节 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 D.春秋季节

热带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

A.欧洲北海沿岸
B.美国东海岸
C.我国南方海区沿岸
D.南亚印度洋沿岸

读图4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18-19题。

图4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A.寒潮 B.泥石流
C.凌汛 D.沙尘暴

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4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A.天津
B.昆明
C.新奥尔良
D.加尔各答

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以下20-21题

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渡州县(103.4°E,31.0°N)发生了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强度大,涉及范围广,同时引发次生灾害,造成了陆路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信中断及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图l是四川省部分地区城市分布情况

地震发生时,图2四地中昼长夜短且物体日影达一天中最短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下列灾害的发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A.山体滑坡
B.唐家山堰塞湖
C.暴雨
D.泥石流

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A.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B.龙卷风来时,应紧闭门窗
C.遇到泥石流时,要向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D.台风强风过后,出现风平浪静,此时可以外出活动

下列洪水互救方式不正确的是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施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有关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B.将大件家具摆在墙体坚固处
C.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
D.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

对干热风的防御措施不正确的是

A.适时浇水
B.在干热风到来前,喷洒化学药剂,改善农作物的生理结构,提高抗千热风的能力
C.砍伐林木,让干热风迅速转移到别处
D.选用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

有关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主要是在地震发生过程中进行
B.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主要是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
C.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要迅速往高地上跑
D.为防泥石流,在山区扎营,应选在河道弯曲、汇合处

地震发生时,选择合理的避震方法非常重要,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A.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应乘电梯迅速跑到室外
B.若在室外,应迅速往家跑
C.若正在街上行走,要迅速跑到高层建筑下躲避
D.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可以采用就地躲避的方法

关于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遥感主要用于灾害信息的空间定位
B.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
C.遥感技术在灾害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优势,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空间分析方面具有优势
D.地理信息系统既可以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又可以对灾害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阅读该表,回答有关问题: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火山爆发、地震    ,水灾    。热带风暴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热带风暴迁居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分析回答: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决定该年的主题是: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各地在汛期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教育宣传活动。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每年达数千人,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少部门、单位及个人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在生产活动、工程建设中不采取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人为诱发大量地质灾害;二是公民缺乏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意识淡漠,一旦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常造成人员伤亡。
(1)地质灾害是指陆地环境在       作用的长期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危及          的异常激烈的变化。
(2)宣传活动在汛期前开展的原因是                                      
(3)主要的地质灾害有       、                   等,其中,      是一种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4)文中提及的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5)为了做好防灾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    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           体系。

2009年7月l4日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l4日02时05分至4时28分。在台湾花莲海域连续发生6.7级和5.0级浅源地震,多条国际通信光缆中断,附近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和地区性通信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材料回答。

(1)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2)和地震灾害属于同一类的灾害,在我国还有             ,多发区位于我国的      地区。
(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该图反映了我国“l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