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二 / 期中考试

[四川]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20中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理)试卷

2020-03-18    56    1114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A.消化 呼吸 神经 内分泌 B.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C.循环 泌尿 消化 神经 D.呼吸 内分泌 循环 运动

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化学物质调节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 B.血浆组织液 C.淋巴组织液 D.血浆

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桥梁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①躯体运动中枢          ②躯体感觉中枢           ③视觉中枢 ④语言中枢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止痛药(如“度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表现出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决定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关于T细胞作用的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记忆细胞⑤分化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注入的蛇毒是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C.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尿液和乳汁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
B.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C.生活中有可能因与患者握手而感染HIV
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下列被称之为生长素的是

A.吲哚乙酸 B.萘乙酸 C.2,4-D D.乙烯

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A.促进果实成熟   
B.获得无籽果实
C.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 
D.杀除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2006年夏天,我国部分居民因生食福寿螺而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从生态学角度看,广州管圆线虫与上述患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光照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人体的下列调节中,与下丘脑无关的是

A.体温的调节 B.水平衡的调节
C.肝糖元合成的调节 D.O2平衡的调节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激素调控的启动较快、持续时间较长
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
D.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

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些不同。下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哪一项叙述最合理

A.乙物种比甲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B.甲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C.丙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D.甲物种和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相同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9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
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炎热的中午,狗趴在树阴下张着大口,伸着舌头喘粗气,其原因不包括

A.空气窒闷缺少氧气使呼吸急促
B.缺乏汗腺不能通过排汗散热
C.舌上毛细血管丰富,血流量大
D.呼吸能散发热量

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

A.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运动系统 D.免疫系统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

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④过敏反应

A.④②③①③ B.④③①②①
C.④②①③① D.④③②①①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接受花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无子番茄性状能遗传
B.若取无子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D.若取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纵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
B.给予右侧光照时,向右侧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给予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⑤
D.置匀速转盘上并单侧光照,④将向光生长

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研究表明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惟一表现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死亡了
C.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
D.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下图曲线1为某种群出生率,2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
 

A.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
B.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C.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
D.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
D.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②进行7过程太强所导致

据图回答问题。

A图                                    B图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2)图中所画神经元有_________个,其中2是_________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__来传递的,该部位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________
(3)B图是A图②的一段,如B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能使受刺激部位瞬间变得易于膜外阳离子通过,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后电流计c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以下为血糖调节相关图示,据图回答:

(1)细胞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须的。图一中传递的信号物质是     (填激素名称),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肝细胞接受这一激素刺激后所发生的反应是                           
(2)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              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Ⅰ型糖尿病,对Ⅱ型则无效。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h,然后喝下含100g葡萄糖的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h内,定时测定各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二和图三所示。据此分析A、B、C三人中:
①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的是           
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               
(3)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几天后,救援人员在废墟中仍然能搜救出被困群众。在被困的这段时间中,维持其体内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及血糖的主要来源分别是( )
A.胰岛素、非糖物质                 B.胰岛素、肝糖元 
C.胰高血糖素、非糖物质            D.胰高血糖素、肝糖元
能发生的过程有______(填数字)。

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概念图内以下细胞中,具有分化能力的是________。

A.记忆细胞  B.a C.c D.d

(4) [d]是________
(5)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右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的特征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是____,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当我们迁入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一同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在对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是在进行灭鼠时,要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降低环境______量,使鼠群的____曲线变化,转变成____曲线变化。

海南某红树林是湿地自然保护区,它由滩涂、红树林、围基鱼塘等部分组成。某中学兴趣小组对红树林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调研中的有关问题。

(1)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应采取的取样方法是                 ;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是                         
(2)兴趣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如图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C代表     ,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同学们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则黑脸琵鹭增重0.1kg,至少需要生产者     kg。
(3)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D中出现大部分白化苗,对F、B数量的影响是             
(5)若图1示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都是当作燃料,粪便、废水均作为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容易引起病虫害传播,农业成本高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1的      (填字母)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催化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生长再利用。

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在A、B、C、D四个实验中,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IAA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植物
IAA分布(%)
向光侧
背光侧
A
50.0
50.0
B
50.2
49.8
C
50.1
49.9
D
49.5
50.5

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根据上述事实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IAA的化学本质为         ,IAA的运输方式为          ,IAA的运输方向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