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一 / 期中考试

[四川]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20中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理)试卷

2020-03-18    55    1147   

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在构成玉米的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A.C、H、N、P、Mn            B.Cl、Fe、S、N、Mg
C.B、Cu、Zn、Mn、Mo         D.N、P、K、Cu、Fe、I

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昆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关于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了无核膜外,其余的核仁、染色体都与真核细胞相同
B.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无核膜,无细胞壁,无种类多样的细胞器
C.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与遗传代谢相关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因为含有叶绿体这种细胞器,所以能光合作用,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下列各组生物中,具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是                     

A.SARS病毒、颤藻、念珠藻
B.乳酸菌、蓝藻、大肠杆菌
C.鱼的红细胞、植物叶肉细胞
D.人的皮肤上皮细胞、噬菌体

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瘦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激素属于脂质

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
A
苹果中的还原糖
苏丹Ⅲ染液
橘黄
B
马铃薯中的淀粉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DNA
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
D
RNA
吡罗红
红色

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原因是:蛋白质中有肽键,而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那么下列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化合物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条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
B.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16个肽键
C.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和氧原子数目至少为1和n
D.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水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有一种二肽,化学式是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M,则M的R基的化学式是 

A.—C5H9NO4 B.—C3H5NO2 C.—C5H7O2 D.—C3H5O2

构成DNA、RNA、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O、N     B.C、H、O  
C.C、H、O、N、P      D.C、H、O、N、P、S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核酸、蛋白质、细胞 B.核酸、细胞、蛋白质
C.蛋白质、核酸、细胞 D.蛋白质、细胞、核酸

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2009年首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C.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

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图中连接正确的是               

RNA与DNA比较,RNA特有的是                                      

A.核糖和胸腺嘧啶 B.核糖和尿嘧啶
C.脱氧核糖和尿嘧啶 D.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有3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核苷酸链,它的组成是 

A.1个DNA分子,2个RNA分子 B.3个DNA分子
C.2个DNA分子,1个RNA分子 D.3个RNA分子

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一组是

A.酶、胰岛素、血红蛋白 B.核糖核酸、脱氧核耱核酸
C.葡萄糖、乳酸、性激素 D.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细胞中结合水的生理功能主要是

A.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C.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D.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当生物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水      

A.结合水和自由水没变化  B.自由水的比例增加
C.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等  D.结合水的比例增加

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淀粉和纤维素 B.纤维素和果胶   
C.磷脂和糖蛋白 D.蛋白质和磷脂

对细胞能量转换有重要意义的一组细胞器是

A.中心体和核糖体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液泡和类囊体

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变形虫表面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一定的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

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中物质A表示蛋白质,物质B表示磷脂
B.E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图中①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完成③、④、⑤、⑥功能的结构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苋菜叶片切成小块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加热后,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C.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胰岛细胞中和合成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B.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叶绿体
D.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32P标记磷脂中的磷,在下列哪组细胞结构中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线粒体和核糖体 D.细胞壁和中心体

在豌豆叶肉细胞和人表皮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B.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
D.线粒体、液泡、中心体和核糖体

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是需要载体的是           

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氧进入肺泡细胞
C.钾离子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
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

一个CO2分子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该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有

A.5 B.6 C.7 D.4

将红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Ⅰ、Ⅱ、Ⅲ)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A.Ⅱ>Ⅰ>Ⅲ B.Ⅱ>Ⅲ>Ⅰ
C.Ⅰ<Ⅱ<Ⅲ D.Ⅰ<Ⅲ<Ⅱ

在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能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头部钻入卵细胞与之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卵细胞结构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此现象体现细胞膜能够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双层膜结构 B.都含有少量的DNA
C.每一个植物细胞中均具有 D.都无法在原核细胞中找到

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而另外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细胞膜,这说明细胞膜是一种          

A.全透性膜   B.半透膜   C.流动性膜   D.选择透过性膜

下列细胞核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真核细胞遗传物质最集中之处
B.通过产生酶、激素等控制代谢
C.核膜上的核孔是蛋白质和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通道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下列关于染色质/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质/染色体主要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细丝逐步螺旋化呈粗短的圆柱状、杆状,成为染色体。

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据此可推测

A.细胞中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就不能合成蛋白质
D.核仁中有DNA,并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A. C、H、O、N,       B. C、H、O、N、P
C. C、H、O、S、P ,   D. C、H、O、Mg、Fe

细胞膜经脂质溶剂和蛋白质酶处理后可被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①磷脂   ②蛋白质  ③多糖  ④核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A.变形虫的变形虫运动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C.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B.载体数量、能量
C.能量、载体数量            D.能量、离子浓度

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相同处是  

A.逆浓度梯度 B.载体蛋白协助 C.顺浓度梯度 D.消耗能量

对动物细胞而言,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蒸馏水、0.3mol/L的蔗糖溶液和O.4 mol/L的KN0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A.清水、蔗糖溶液、KNO3   
B.KN03、清水、蔗糖溶液
C.清水、KNO3、蔗糖溶液   
D.蔗糖溶液、KN03、清水

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物质一定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中的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符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 右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                模式图。其中动物细胞是图       ,理由是                                    (答全才得分)。
(2)为细胞吸收K+提供主要能量的是[   ]           
(3) 结构5是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与              形成有关。
(4) 参与了分泌蛋白的运输,并且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          
(5) 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6)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               
(7)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               
(8) 1的功能特点是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2)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          种单体组成,有       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       分子水。
(3)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
(4)肉毒类毒素可用                试剂鉴定,反应颜色为        

下图A为二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等浓度的同种溶液,液体c为清水;图B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看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

(1)(多选题)显微镜下某细胞处于B状态,则水分进出细胞的情况可能是(  )
A.渗透吸水       B.渗透失水        C.渗透平衡       
(2)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封闭的渗透系统,因为图B中的     
    相当于图A中的2(半透膜),包含了                               
        三部分。      相当于图A中的a溶液,若图B细胞是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4处的物质为         ,这种物质能到达4处是因为                                   
(3)若把0.3g/ml的蔗糖溶液换为0.3g/ml的KNO3溶液,发生质壁分离后,不作任何处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了。这是因为K+和NO3-进入了细胞,导致         浓度变大,细胞又渗透吸水。
(4)若要探究溶液浓度对渗透作用的影响,则要调整图A中的某一溶液浓度,调整后,a、b、c三种溶液浓度大小顺序最好为:         ,并根据所学知识,在坐标图中用曲线表示实验过程装置1、装置2的液面高度变化趋势(二个渗透装置的起始液面高度定为0)。
用“  ”实线表示装置1的液面高度变化,用“  ”实线表示装置2的液面高度变化

法囊藻是一种海生绿藻,下图所示为经化学测定所得的法囊藻细胞及周围海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图中灰色部分表示法囊藻细胞液中离子的浓度,白色部分表示海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法囊藻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如K+和Cl-在细胞内含量高,而Ca2+和Mg2+在细胞内含量较低。这一事实表明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            
(2)法囊藻细胞吸收K+和Cl-的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这种吸收方式的实现,必须依赖的生理活动是               
(3)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数量与海水中相应离子的数量不成正比例,这与法囊藻细胞膜上的                        有关。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样带盖的变态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
实验目的:探究该分泌物中是否含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实验原理: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水解,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
材料用具:洁净的试管若干支,瘦肉块、肥肉块、马铃薯片、清水、猪笼草新鲜的分泌物等。
某同学做了以下的实验:
取6支试管,分别进行如下表的处理。两个小时后观察、记录现象。

试管编号
加入物
条件
现象
1
2mL水+1cm3瘦肉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2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室温
瘦肉块明显变化
3
2mL水+1cm3肥肉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4
2mL新鲜分泌物+1cm3肥肉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5
2mL水+1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6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请据表回答问题:
①、此实验说明分泌物中有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1、3和5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 mol,-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 及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38一1和图38一2。

图38-1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38-2酶促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
(注:酶浓度固定)                     (注:反应物浓度足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38一1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②、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酸酶的浓度增加50% 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图38一1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O2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
③、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永久改变。在反应物浓度足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人一定量(少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上图38-2中画出谷氨酸脱羧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