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历史 / 高一 / 期末考试

[浙江]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20-03-18    33    258   

在今浙江省、江苏省境内,古代曾有越、吴等国存在,其直接来源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图1为唐代中央机构示意图,其积极意义在于

A.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皇帝独揽大权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D.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某皇帝曾经“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来发展为参与朝政决策的重要机构。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清雍正帝 C.明成祖 D.明太祖

允许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并可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粱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其所说的“割台湾、偿二百兆”的不平等条款来自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决定主要基于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下列对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D.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B.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C.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是一次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以下词组分别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按其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辽沈开决战卢沟燃烽火
B.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辽沈开决战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辽沈开决战
D.辽沈开决战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我国宪法是在

A.1978年 B.1992年 C.1997年 D.1999年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回归祖国 
②澳门回归祖国 
③“九二共识”达成 
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周恩来曾在某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一国际会议应是

A.1953年中印双边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亚非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大

图3反映了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不包括

A.安全先行 B.经济政治一体化 C.互利协作 D.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五百人会议 D.陪审法庭

图4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应属于

①习惯法     
②成文法      
③公民法    
④万民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
恩格斯此言意在强调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有利于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D.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

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D.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标志是  

A.《四月提纲》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和平法令》的发表 D.《土地法令》的发表

图5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革命胜利意义的有

使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主要反映了

A.美苏之间出现冷战 B.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C.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粉彩瓷器

图6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素纱禅衣。它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这反映出

A.汉代丝织业工艺水平高超
B.汉代毛纺织业取得重大进展
C.棉织品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D.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革新成果

南宋的《都城纪胜》记载,当时临安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此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供风工具 C.纺织器械 D.铁制农具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重利轻义 B.工商皆本 C.实业救国 D.重商轻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其主要形式是

A.建立人民公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政企分开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92年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说过:“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C.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 D.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嬴政创立的政治制度,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3分)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2)《权利法案》何时颁布?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权利法案》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                
——摘自1911年11月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
(3)在政治体制的构建上,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效法美国”的主张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哪一规定与美国政治体制不同?
材料四 我们不采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而采取无产阶级共和国的苏维埃制度。代表会议就是苏维埃。自然,在内容上我们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是有区别的,我们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苏维埃,“苏维埃”这个外来语我们不用,而叫做人民代表会议。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
(4)结合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实,概述“人民代表会议”的政治设想是如何逐步实现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摘自《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指谁?二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分析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分别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7是连环画《牛郎织女》中的一幅插图。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 (2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5分)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类    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